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MVV/预测值>70%,FEV1%>60%3个层次,只满足一个条件划为下个层次,然后采用抽签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试验组为呼吸功能训练组,并对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试验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3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88例行开胸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检查分为3层,即MVV(最大通气量)/预测值>90%,FEV1%(一秒率)>80%;MVV/预测值>80%,FEV1%>70%;MVV/预测值>70%,FEV1%>60% 3个层次,只满足一个条件划为下个层次,然后采用抽签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试验组为呼吸功能训练组,并对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38.0%和7.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显著降低开胸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关键词】  开胸手术;呼吸功能训练;呼吸系统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开胸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后告诉患者深呼吸、尽量咳痰和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但由于患者掌握不住要点,改变不了病态的呼吸方式,也难以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所以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很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康复带来了严重威胁。为减少患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本研究对试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了呼吸功能训练,并和常规护理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出了一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训练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开胸手术患者488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5岁,平均(53.2±8.6)岁。其中对照组244例,平均年龄(53.1±7.6)岁,试验组244例,平均年龄(52.2±8.3)岁,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分组方法  为避免非试验因素的影响,根据手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首先根据MVV/预测值、FEV1%,将患者分为3种类型,即MVV/预测值>90%,FEV1%>80%;MVV/预测值>80%,FEV1%>70%;MVV/预测值>70%,FEV1%>60%,只具备一个条件者划为下一层,然后采用抽签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病例排除标准:急症开胸手术;合并糖尿病;术前心功能不全;肺功能检查MVV<70(正常男:104±2.711)或低于预计值70%,FEV1%<60%(正常>80%)。各组患者疾病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各试验组患者疾病分布  (略)

  1.3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1.3.1  呼吸训练  从患者入院开始,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述训练的方法、意义和要求,讲解掌握方法的要点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征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然后开始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即缩唇膈腹式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嘱患者取舒适体位(坐卧皆可),放松全身肌肉,将一只手放于腹部,另一只手放于胸部,呼气方式不变,用口快速呼气数次,然后闭嘴缓慢地用鼻深吸气,吸气时使膈肌尽量下移,使放于腹部的手因吸气而抬起,吸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气2~3s,然后将口唇缩起似吹口哨状,或拢缩成鱼口状,缓慢呼气,使放于腹部的手因呼气而凹下,收缩腹肌,使气呼尽,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以上,1∶5为目标,这种深呼吸训练频率为8~10次/min,3次/d,10~15min/次,直至手术,术后6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每6h 1次,5遍/次,逐渐过渡至每2h 1次,其他护理措施同常规护理组。

  1.3.2  咳嗽、咳痰训练  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进行以下3种方式的咳嗽、咳痰训练:(1)暴发性咳嗽: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头颈部放松,头稍向前倾,略含胸,先深吸一口气而后紧闭声门,屏气1~2s,随着胸腹肌的突然有力收缩,声门瞬间开放。(2)分阶段咳嗽:系一连串的小声咳嗽,使痰液松动,可将痰液逐渐运动到喉部,再用力咳出。(3)喷气式咳嗽:嘱患者在深吸气后,张口并使声门开放,用力向外喷射气体,同时发出“呵”的声音。有效咳嗽的声音应是低音调、低沉,且在控制下进行。咳嗽、咳痰训练从手术前3天开始,3次/d,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继续,每4h进行1次,咳嗽一般不可进行时间过长,以10min/次为宜,在早晨起床后、晚上睡前及餐前30min进行。

  1.4  观察项目与测定指标  (1)呼吸系统感染情况:于手术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做痰培养,根据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呼吸系统感染诊断标准》[1]诊断。(2)X线片诊断:于手术后第3天、第5天、第10天拍胸部X线片,诊断有无呼吸系统感染、肺不张和胸腔积液(中度以上)。(3)有无呼吸衰竭:监测术后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及时做血气分析,诊断有无呼吸衰竭[2]。(4)监测痰阻情况:患者自觉有痰或闻及痰鸣音不能咳出,需经吸痰管吸痰或纤支镜吸痰者记为痰阻。

  1.5  评价标准  患者出现一种呼吸系统并发症,记为1例,如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呼吸系统并发症只记为1例。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

  2  结果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对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2  不同呼吸训练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略)    注:χ2=62.67>χ20.01=6.63,P<0.01

  3  讨论

  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损伤呼吸道黏膜、绒毛,麻醉药、镇静药对抑制咳嗽中枢,手术对呼吸肌完整性的破坏和对呼吸结构的改变,手术切口的疼痛、体液的丢失等因素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黏稠,排痰功能降低,呼吸浅快,进而出现一系列呼吸系统的并发症。通过有效的缓慢深呼吸训练,降低了患者的呼吸频率,提高了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使胸廓和肺泡充分扩张,进而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肺泡摄氧能力,可有效地预防肺不张和便于痰液的排出,保障了有效通气及预防肺部感染,而且深而慢的腹式呼吸,一方面降低了肌肉频繁收缩对氧和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吸气加深还可增加氧气的吸入[3],同时腹式呼吸训练可以使膈肌的活动度增加,加大肺活量减少残气量,从而改善胸腔压力及通气功能,使肺尽可能地扩张,降低了胸廓的运动幅度,进而减少了患者的疼痛。通过缩唇呼气,让气道保持一定的气压,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避免小气道塌陷关闭,有利于排出残气,使残气量减少[4],每次呼气之前将气体保留在肺内2~3s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气体交换,并且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同时由于吸气肌群在呼吸训练中受到刺激,使膈腹肌肌力逐渐增强从而改善了死腔通气防止肺泡萎陷。

  咳痰训练可以使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和技巧,正确用力以使黏附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和脱落,使痰液易于咳出同时正确用力还可以使手术中萎陷的肺泡及早膨胀,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以减少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

  2  陈培颖,徐小娟.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手术病人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试验.护理学杂志,2003,18(3):175.

  3  孟凤芹,刘学梅,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训练方法的对比观察.护理学杂志,2003,18(3):171-172.

  4  刘钦刚,胡平,贾晓红,等.呼吸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中国康复,1999,14(1):22-23.

  作者单位: 271000 山东泰安,泰安市中心医院ICU

  (编辑:周  蕊)

作者: 李秀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