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2期

对产妇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同期住院产妇90例,分观察组48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并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同期住院产妇90例,分观察组48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并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差异有显著性;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  分娩痛;实施;护理干预
   
    近年来,社会卫生健康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分娩的医学模式也逐渐向科学的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要求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而分娩时的疼痛却往往使产妇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在宫缩时易发生躁动,消耗体力,影响产程的进展,严重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难产、流产、产后出血等[1];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产妇对无痛分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分娩痛已成为人类所关心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临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减轻分娩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标准为凡在2003年9月~2004年5月来我院门诊定时检查且在本院住院的初产妇,年龄22~32岁,单胎头位,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可拟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剖宫产者,观察组48例,对照组42例。

  1.2  方法  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产前教育  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收集产妇资料,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正确评估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宣教。(1)通过讲解、示范,配以电化教育,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痛的认知,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2)对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及“触摸—放松”运动的练习。

  1.2.2  产时护理  分娩过程中,由分管护士实行陪伴分娩,给产妇强有力的心理和情感支持,适时给予精神鼓励,并鼓励其进食进水,保持体力。(1)为产妇播放平缓、轻柔、优美的轻音乐,音量在70dB以下。(2)潜伏期产妇可在产科区域内走动,分管护士用亲切的语言解释分娩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产程,满足产妇生理需要。进入活跃期晚期和第二产程,分管护士床边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用鼓励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临产的恐惧,在宫缩来临时,给产妇以舒适的抚摸,并通过诱导性想象、听轻音乐、触觉转移等方法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使产妇在整个产程中获得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

  1.2.3  分娩痛评定标准  疼痛程度分级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度可忍受的痛,腰酸痛,微汗或不适,睡眠基本不干扰;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不干扰;Ⅲ级(重度):剧烈腰酸痛,不能忍受,呼叫辗转翻身,不能睡眠[1]。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  见表1。观察组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两组产妇疼痛级别比较  (略)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见表2。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4例剖宫产中,1例因产程较长要求剖宫产,其余3例均因产科因素剖宫产,无因为恐惧和疼痛难忍而要求剖宫产者。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略)

  3  讨论

  分娩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每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受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可以进行调控的。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体验或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面对分娩会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5-羟色胺,使疼痛更为明显,又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手术产增多[2];加上近年来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不足,当觉得疼痛不能忍受时即要求剖宫产,导致剖宫产率上升[3]。观察组产妇入院后由分管护士进行产前健康教育,给予产妇科学分娩知识的理论指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和疼痛,减轻焦虑和恐惧,改变产妇分娩中的疼痛行为,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产前对产妇进行呼吸及“触摸—放松”训练,有助于产妇进行自我控制精神,松弛神经、肌肉,达到自我放松、提高痛阈、减轻疼痛乃至无痛的目的。

  产时通过分管护士陪伴分娩,使产妇得到持续的情感支持与鼓励,从精神、心理上摆脱了孤独无助感;播放轻缓优美的轻音乐,并进行舒适抚摸及安慰,可使产妇拥有温馨的分娩环境及安全与满足感,心理压力减轻,提高了产妇应付整个分娩过程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少了因精神因素所致的滞产。

  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其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这种氛围虽没有直接镇痛的效果,却能促进产妇机体内内腓肽的分泌,间接减轻分娩痛。

  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解除了产妇及家属对药物镇痛的顾虑,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

  通过对产妇进行正确评估、有针对性的产前教育及产时人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紧张恐惧心理有明显改变,分娩疼痛减轻;能够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提高而不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然而,对产妇运用非侵入性止痛法实施护理干预,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还需要转变服务观念,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现代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亲情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吉铁凤.癌性疼痛的评价治疗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1998,11(1):10-11.

  2  张曦.无痛计划分娩.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1.

  3  高玲玲,张美芳,刘可.分娩教育对160例初产妇分娩的影响.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693.

  作者单位: 730000 甘肃兰州,甘肃中医学院

  (编辑:周  蕊)

作者: 马丽萍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