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缩宫素经鼻黏膜用药在产科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鼻黏膜用药避免了针头穿刺,不需无菌技术,从而降低了针头穿刺带来的风险和病人的不适,鼻黏膜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药物能迅速吸收到血液和脑脊液。另外,经鼻黏膜用药能直接吸收,可避免胃肠道破坏和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比口服药物起效更快。因此,鼻内用药的吸收率与血浆浓度与静脉给药方式的效果相当。目前,鼻黏膜......

点击显示 收起

    鼻黏膜用药避免了针头穿刺,不需无菌技术,从而降低了针头穿刺带来的风险和病人的不适,鼻黏膜吸收面积大,血流丰富,药物能迅速吸收到血液和脑脊液。另外,经鼻黏膜用药能直接吸收,可避免胃肠道破坏和肝脏的首过代谢作用,比口服药物起效更快。因此,鼻内用药的吸收率与血浆浓度与静脉给药方式的效果相当。目前,鼻黏膜用药在国内及国外被广泛应用及推广。

  1  概述

  1.1  缩宫素是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是一类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药物,其作用可因子宫生理状态及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分别可产生子宫节律性收缩及强直性收缩作用。小剂量子宫兴奋药引起的子宫节律性收缩可用于催产和引产;大剂量子宫兴奋药引起的强直性收缩作用可用于产后出血或产后子宫复原,但禁用于催产和引产。缩宫素和加压素的前体物质由丘脑下部生成,沿下丘脑-垂体束转运至垂体后叶,并贮存于神经末梢。在转运过程中,前激素转化为两种含有二硫键9肽的垂体后叶-缩宫素和升压素。缩宫素和升压素释放后,由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发挥作用。临床应用的缩宫素是人工合成品或从牛、猪的垂体后液提取分离的制剂,1u相当于缩宫素2μg,同时含有微量的加压素。

  1.2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兴奋子宫平滑肌:缩宫素能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子宫的收缩力,增加收缩频率。其收缩的强度取决于用药剂量及子宫所处的生理状态。小剂量缩宫素(2~5u)加强子宫(特别是妊娠末期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其收缩性质和正常分娩相似,对子宫底部产生节律性收缩,对子宫则产生松弛作用,可促使胎儿顺利娩出。大剂量缩宫素(5~10u)使子宫产生持续强直性收缩,不利于胎儿娩出。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受性激素的影响,雌激素能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敏感性。孕激素则降低其敏感性。在妊娠早期,孕激素水平高,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较弱,可保证胎儿安全发育;在妊娠后期,雌激素水平升高,特别在临产时子宫对缩宫素的反应更敏感,有利于胎儿娩出,故此时只需小剂量缩宫素即可达到引产、催产的目的。

  1.3  缩宫素的体内过程 

  缩宫素口服后在消化道易被破坏,故无效。缩宫素能经鼻腔和口腔黏膜吸收;肌肉注射吸收效果好,3~5min内生效。可透过胎盘,大部分经肝及肾破坏,作用维持20~30min。

  2  临床应用

  2.1  适用范围

  2.1.1  催产和引产 

  对胎位不正、头盆不称、无产道障碍的产妇,只因子宫乏力而难产时,可用小剂量缩宫素,以增强子宫节律性,利于催产。对于死胎、过程妊娠或需提前终止妊娠者,可用其引产。

  2.1.2  产后止血 

  常需于麦角生物碱制剂配合应用。

  2.2  用法 

  缩宫素适用于协调子宫收缩乏力。静脉注射时输液速度达到6mu/min时,可产生自然分娩的宫缩反应,鼻黏膜滴入2滴,即可达到理想疗效。1滴内含缩宫素:15滴=1ml,1ml=10u,15滴=10u,1滴=0.6u。可吸收的浓度足以达到此浓度,效果极佳。

  2.3  在缩宫素鼻黏膜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药物浓度和剂量:每个鼻孔用药≤1ml,如>1ml应分次给药。(2)鼻黏膜的表面积:鼻黏膜受损、结痂、黏液性或血性分泌物过多者可减少药物的吸收,用药前应详细检查患者的鼻腔,确定鼻黏膜是否正常,以预测鼻腔用药的效果。(3)用药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头偏向一侧,以防呛咳。(4)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发生子宫强直性收缩。(5)严格掌握禁忌证,凡产力异常、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前置胎盘以及妊娠3次以上的经产妇或有剖宫产史者禁用,以免引起子宫破裂及胎儿窒息。(6)大剂量使用缩宫素时,可导致抗利尿作用。如输液过多或过快,可出现水潴留和低钠血症,如果发生应及时予以纠正。

  作者单位: 1 264000 山东烟台,烟台开发区医院2 264006 山东烟台,烟台中医院

  (编辑:夏琳)

  (收稿日期:2005-11-21) 

 

作者: 初秀红,郭翠荣,冯雪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