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心脏起搏器为一电动机,它与心肌以直接相连的电极发起和控制心脏电刺激[1],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我院2002年至今已有40余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成功安置了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经过积极合理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脏起搏器为一电动机,它与心肌以直接相连的电极发起和控制心脏电刺激[1],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我院2002年至今已有40余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成功安置了埋藏式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经过积极合理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心律失常类型: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26例,慢-快综合征4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其中Ⅲ度AVB 5例,Ⅱ度AVB 3例),心房颤动伴长R-P间期2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及麻醉后,经手术切口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插入起搏电极,将电极顶端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心耳。监测各项参数指标满意后,将起搏脉冲发生口埋藏于锁骨下2横指、胸壁皮下组织中,做切口缝合。

  1.3  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后4例患者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2例患者伤口周围有血肿。

  2  术前护理

  2.1  根据不同病情进行护理和治疗 

  如心功能不全者,制定适当的活动计划,调节饮食,记录24h出入量,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心律失常者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消除各种诱因,配合医生处理。

  2.2  术前常规护理 

  给予心理疏导,细致讲解,多与患者沟通。做好术前备皮,药敏试验等准备工作,术前3天禁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具有抗凝作用的药物,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2.3  保证充足的睡眠 

  手术前1天晚8点给患者安定2片口服,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给予安定针肌注,以防止精神紧张及血管痉挛,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手术中出现意外时可及时用药处理。

  3  术后一般护理

  3.1  加强监护 

  患者术后进入ICU,应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信号及频率,防止起搏器的失灵及脱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1.1  体温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因为一般术后3天内有低热,体温<38.5℃,这是所谓吸收热。向患者解释吸收热是术后常见的症状,不必紧张、焦虑。

  3.1.2  心率、心律的观察 

  安装起搏器患者的脉搏或心率超出或少于预置5次/min以上者即为异常,如果脉搏、心率<40次/min,往往导致阿-斯综合征的发生,遇此情况,应立即给予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同时还要注意搏动强度及心律变化,如有心律不齐、期前收缩,应立即处理,避免严重心律失常[2]。

  3.1.3  血压 

  术后常规测量血压,如发现不明原因的低血压,起搏随着体位或呼吸运动而改变,并出现胸痛,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应考虑心肌穿孔的可能,立即床边X线摄片,观察电极的位置。如发现休克症状、静脉压增高,应考虑心包填塞的可能,此时应严密监护心律,做好抢救工作。

  3.2  卧床与休息 

  术后患者应采取绝对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避免术侧上肢抬高、外展、旋转及摆动,以免电极脱位。1周内不要下床活动或做剧烈运动,伤口处应用沙袋加压6~24h,以减少其渗血。伤口敷料每日更换,注意出血情况,每天换药1~2次,加用抗生素,1周后拆线。

  3.3  饮食及排便 

  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常易引起便秘。在术前嘱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要有床上解大小便的思想准备,以防术后无法适应床上大小便,并向其家属解释其重要性,如有便秘,切勿用力屏气而造成电极脱位及原有心脏病加重,必要时予以促泻剂。

  3.4  心理护理 

  术后多数患者因不能适应绝对卧床而显得焦虑、烦躁和痛苦,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并指导其家属为其进行按摩肢体和腰背部,解除其酸胀感。

  4  并发症的处理

  4.1  电极脱位 

  心电监护可见起搏信号消失或间断,可以随体位或呼吸而改变,X线透视见导管电极离开原来的位置。护理措施:(1)帮助患者工取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有利于电极顶端嵌顿,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其配合;(2)防止术侧上肢过度活动,教育患者勿做大幅度扩胸或伸展运动。

  4.2  阈值升高 

  心电监护表现为起搏信号不能带动心脏,需要及时通知医生,酌情短期观察,调整电极位置,及时更换新电极。

  4.3  心肌穿孔 

  护理中严密观察心包填塞征象,如出现全身湿冷,面唇发绀,呼吸急促,颈外静脉怒张,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听诊心音遥远等征象,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开胸修补。

  4.4  感知障碍 

  心电图表现为起搏器心律不齐,起搏频率锐减,或起搏脉冲被完全抑制,需要及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同时提醒患者避免进入强电磁场环境。

  5  出院指导及随访

  5.1  出院前护士应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脉搏的方法

  嘱其每天测脉搏1~2次,如脉搏比原起搏器频率快或慢,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5.2  生活调节 

  嘱其不要做重体力劳动,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宜清淡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辛辣食物,预防便秘,切勿用力屏气解大便,放松心情,避免情绪激动。

  5.3  嘱患者勿做理疗及接触弱的电磁场

  如磁共振室,因频率过快的超短波或电磁场可能会抑制起搏器发放电脉冲,有使患者发生晕厥的危险。

  5.4  随访计划 

  出院后随访最初应每月1次,共进行2次,可测试起搏器的各项参数及指标,以后每6个月、1年进行2次随访。直到起搏器使用年限的最后1年,改为每2个月或每月1次,以免电源耗尽,直到重新安装起搏器。

  5.5  随访内容 

  (1)复查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带动功能;(2)摄X线胸片了解起搏器电极位置;(3)检查起搏器电源情况;(4)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5)检查起搏器埋植处皮肤有无炎症[3]。

  【参考文献】

  1  Hubbard J.An overview of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cardiac pacemakers.Nursing Times,2003,99(36):26-27.

  2  武秀萍,张蕊林,李爱琴.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观察及护理.长治医学院学报,2001,15(2):152.

  3  周娟华,孟丽萍,吴巧元.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出院指导.护理学杂志,1998,3(13):46.

  作者单位: 421001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唐海燕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