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治疗与护理(附25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糖尿病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病率高达50%左右,并随病程的迁延而增加。由于其表现及后果往往得不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笔者现将临床实践中25例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0年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内科......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病率高达50%左右,并随病程的迁延而增加。由于其表现及后果往往得不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足够重视,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笔者现将临床实践中25例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5例,经超声检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排尿前充盈量>500ml;排空后残余量>50ml者。男8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62.5岁;病程5~12年,平均8.5年。

    2  治疗与护理

    2.1  全身治疗及护理

    2.1.1  控制血糖  血糖水平是决定所有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其对细胞膜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是所有并发症的基础。餐后血糖水平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尤其密切,因此血糖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系列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中约88%有泌尿系统症状,而其中52%左右有膀胱功能改变[1],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无相关关系,可见血糖的控制水平与糖尿病性膀胱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加之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因此除饮食、锻炼等基础性治疗外,主张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通常以短效或中短效预混制剂优选,不宜使用中效或长效制剂。本组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即予以胰岛素治疗,通常要求在1周左右将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凡是血糖水平控制在上述要求内的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症状在2周内均较前有明显好转。

    2.1.2  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  糖尿病性膀胱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但主要与高血糖引起的支配膀胱的感觉或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细胞的变性、脱髓鞘及轴突变性有关。因此,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治疗十分重要。通过给予血塞通、脉络宁静脉点滴,一般以2周为1个疗程;神经营养剂如甲基钴胺素(弥可保)及维生素B1肌注治疗,可以营养及改善支配神经功能。一组研究显示[2],血塞通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外周神经功能。在本组使用血塞通治疗的18例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中,膀胱功能改善所需要的时间、改善的程度都较未使用血塞通治疗者效果显著,可能与其改善膀胱支配神经功能有关。

    2.1.3  膀胱功能训练  国外研究认为多数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是临时性导尿,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更易操作。然而由于认识观念及实际条件的限制,此种方法对多数国人难以实现,除非膀胱功能完全丧失者。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通过指导定时排尿、利用腹肌加压,同时辅以顺时针下腹部按摩、针刺及穴位埋藏,大部分患者膀胱潴留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必要时保留导尿定时排放,一段时间后也较前有所改善。中医学的观点认为,糖尿病性膀胱病属于“消渴”、“癃闭”范畴[3],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因此通过“百会”、“四神聪”辅以其他穴位针灸以及穴位药物注射等方法以培补肾气,可取得较好效果,与未采用针灸者相比,症状改善明显,同时获效时间缩短,但对严重外周神经病变,得气不佳者,效果有待探讨。

    2.2  心理护理  现代医学已由过去的传统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模式的转变与建立充分考虑了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的综合因素的影响。由于糖尿病可能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慌、焦虑,社会和家庭压力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影响极大。所以,护理时应当认真聆听患者的想法,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典型成功病例利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机会讲述其切身体会,效果良好。

    2.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传统的糖尿病教育仅局限于对饮食和药物治疗过程中相关问题的重视,现代医疗护理实践证明那绝对是不够的。对糖尿病的教育内容必须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进展、如何进行相关治疗以及不同治疗的优缺点、日常生活中对疾病有不良影响的生活习惯、糖尿病可能的结局以及防止或延缓其发生与进展的措施、临床及家庭参与的治疗及护理过程等,这不仅对糖尿病治疗具有与药物同等的作用,而且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显示[4],糖尿病患者经系统、专业、规范的教育后,其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同时也更有利于糖尿病性膀胱病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一贯坚持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在心理上首先消除患者对糖尿病、尤其是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恐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做到预防、教育、治疗、护理四位一体。

    3  讨论

    长期以来,对疾病的认识侧重于病理生理和药物治疗方面,对于疾病的护理仍然存在很大误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过度强调体形的保持;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罹患糖尿病,临床发现时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此时医生和患者最关心、而且关心最多的是如何使用药物控制血糖。而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控制与临床护理密不可分,由于现代我国医患之间关系的特殊性,护理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意义就更加重大。笔者的实践也进一步说明这点。由于我国目前在糖尿病教育及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方面仍然处于空白或初始阶段[5],所以应当尽快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糖尿病临床和护理知识的训练和更新,以尽快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说得有理、说得在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治疗就取得了一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80.

    2  高洁,梁晓雅.血塞通配合四藤汤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陕西中医,2005,26(6):483.

    3  吴滨,何竟,冉兴无,等.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20例.四川中医,2002,20(5):72-73.

    4  贺卫平.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干预.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988-989.

    5  杨红英,杨秋芬.护士在糖尿病护理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对策.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1654-1655.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210006 江苏南京,南京市秦淮医院护理部

作者: 邹学兰,周宁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