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2000年3~12月,我科对5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指导,效果满意。手术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固定的方式决定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是否负重。2康复指导2。1心理康复指导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康复。...

点击显示 收起

    2000年3~12月,我科对5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55~92岁,平均68.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0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肺气肿6例,肾功能不全2例。手术采用髋后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固定的方式决定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是否负重。

    2  康复指导

    2.1  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康复。患者只有消除思想顾虑,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因此笔者针对高龄患者的各类思想特征,在详细做好术前康复指导的同时,通过和家属配合讲解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可靠信息、同种病例的手术效果、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让患者与同病区内同类型患者交谈等方法,使其增加自信心减轻恐惧心理。

    2.2  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1  训练床上排便  患者入院后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并合理安排膳食,保护水分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预防便秘及泌尿感染。术前3天应于床上使用便盆进行大小便,防止因不习惯引起尿潴留及便秘。抬高臀部以利放置便盆,但术后应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和臀部抬高造成假体脱位。

    2.2.2  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1]  因本组患者均属高龄、合并各类多脏器生理功能退变及器质性疾病,血液呈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因股骨颈骨折多行下肢牵引,初期患者患肢疼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骨折,多不合作,主管护士利用查房或治疗之便为患者做详细指导,讲解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性,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远端关节(踝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臀中肌锻炼。活动时要将患肢置外展中立位,患者取平卧体位。原则上每天要坚持3~4次,每次肌肉收缩活动控制在5~10min,关节活动要坚持10~15min,受伤早期每次可先锻炼5~10min,逐日延长活动时间及增大活动幅度,有条件的患者最好穿上弹力袜。

    2.3  术后康复指导

    2.3.1  基本体位  术后仰卧,患足保持足尖向上,患肢下垫一软枕及双脚间放一三角枕保持15°外展中立位,以防髋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

    2.3.2  指导正确的翻身方法  手术当日可以向患侧翻身15°~20°,身下垫软枕,术后第1天可将床头抬高30°~

    50°,取半卧位。术后2~3天可翻身侧卧。(1)向术侧翻身(首选)。伸直术侧髋关节以保持旋转中立位,胸前、身后可垫软枕;(2)向健侧翻身(最好于术后2~3周)。健腿在下略弯曲,伸直术侧髋关节,双腿之间垫软枕,以防患肢过度内收引起假体脱位。

    2.3.3  功能锻炼指导[2,3]  (1)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及足趾活动,练习“三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及用间歇治疗仪给予患肢由下向上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抬高床头,给予半卧位,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屈髋<45°,同时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术后第3天,拔除负压引流管、拍摄X线片,以判断假体位置,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和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度。(2)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3天,患者坐床边,患肢做直腿抬高动作,患肢抬高维持5~10s,目的是恢复股四头肌功能,增加腿部力量,为下地行走做准备。在这时也应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cpm)进行患肢被动锻炼,从小幅度30°开始日渐增加幅度,但不能超过90°,持续使用1~2周。⑶站立练习。根据手术及患者恢复情况等而不同。如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中无植骨、骨折等情况,术后3天可扶习步架下床活动,患肢可以负重,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可部分负重,行翻修术后患者完全不能负重,下地步行时间则推迟至术后3周。方法:初次离床站立,可扶助行器使用患肢负重为体重的30%,站立5~10min;离床时,协助患者把臀部移至健侧床边,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步行架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4)行走练习。术后5~7天协助患者扶助行器下地练习行走。方法:患者双手提起助行器,向前方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依靠步行器支撑身体的重量,患肢向前迈一小步,继续向前移动助行器,健肢再向前走一小步,与患肢平行或稍向前,如此重复练习。在转弯时,以健肢为支点,患侧向健侧转动,逐渐移动患肢,完成转弯动作。练习时应着重进行步态训练,双足着地时间相等,以免造成跛行。指导患者正确转移重心,调整步态,逐渐增加患肢负重程度。初次行走时间不超过30min,要注意保护患者以免跌倒,指导患者做好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协调屈伸动作。(5)日常生活基本动作训练。一般在术后12~14天进行坐便、上、下楼梯、上车及下车等训练。练习坐椅子首先要选择高度45cm并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最好使用升高的恭凳,也可利用助行器练习坐便。

    2.4  出院指导  术后2周患者就可出院回家休养,而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却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应使患者了解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嘱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2)可以从事日常家务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体育活动,做到三不:不负重,不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即避免屈髋>90°。(3)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即术后6周,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复诊。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解决高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护士必须要应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制订科学的计划,进行有系统的指导,并加强医护、医患各方面的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曹虹.应用微创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00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19-20.

    2  施楚君,张莲春.康复训练程序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28-29.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6.

  作者单位: 529000 广东江门,江门市人民医院

  (编辑:萧  凝)

作者: 陈凤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