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浅谈留置双J管后的并发症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可解除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输尿管梗阻,维持、扩张输尿管内径[1]。在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内支架可减少患者术后因输尿管黏膜水肿或蠕动麻痹造成暂时性梗阻引起的疼痛或反流性感染,促进输尿管黏膜或组织的愈合[2]。对于尿瘘者,应用内支架可促进输尿管的愈合。5cm)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前于患侧留置输尿管......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在开放性上尿路手术中,已广泛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行内引流。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可解除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输尿管梗阻,维持、扩张输尿管内径[1]。在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内支架可减少患者术后因输尿管黏膜水肿或蠕动麻痹造成暂时性梗阻引起的疼痛或反流性感染,促进输尿管黏膜或组织的愈合[2];对于尿瘘者,应用内支架可促进输尿管的愈合;上尿路结石较大(2.5cm)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前于患侧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可减少梗阻性肾炎和肾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上尿路的泌尿外科手术后,留置输尿管内支架已成为常规[2]。由于其操作简便、作用明确、疗效可靠,以致有人认为留置内支架无任何并发症,但是,由于操作不当,对输尿管内支架的认识不足,以及内支架的固有特性,在留置过程中,可出现一些并发症。针对这些并发症,笔者总结了一些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  膀胱刺激征及肾区不适

    置管后部分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为膀胱内双J管过长、过硬或双J管放置位置不当刺激膀胱三角区所致。肾区疼痛、酸胀不适可能与输尿管内尿液逆流有关。对于轻度尿路刺激症状,嘱患者不要紧张,可通过自行调整体位,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症状明显者给予解痉治疗,必要时可通过膀胱镜调整双J管的位置。

    2  反流

    双J管的存在使膀胱输尿管内尿液反流发生率显著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的逆行感染。置管后,尿液不断被引流,肾盂输尿管圆锥失去了充盈刺激,致使输尿管蠕动明显减

    弱或消失。同时置管后输尿管开口的反流机制也随之消失。因此,置管后的尿液方向取决于肾盂、膀胱间的压力差。当膀胱过度充盈、体位改变或同时存在可能诱发腹压升高的疾患,如便秘、咳嗽时,膀胱压力超过肾盂压力,膀胱输尿管内尿液反流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为此,术后应留置导尿管持续导尿3~5天;鼓励患者增加排尿次数,且立位排尿[3],避免加压排尿,及时排空膀胱,避免尿潴留;同时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咳嗽、便秘一时难以控制或需较长时间卧床,则应适当导尿或积极抗感染治疗。小儿要注意引导不要憋尿;对排尿后腰痛不能缓解者,及时报告医生检查是否由于双J管引流不畅所致。为预防泌尿系感染,术后应多饮水;口服抗生素,尤其女性患者在留管期间,建议维持给予小剂量的抗生素。

    3  梗阻

    即结垢、结石形成。膀胱镜逆行置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ESWL)治疗,术后大量碎石易涌入输尿管造成梗阻,影响排石,因此应适当限制患者活动。对于开放手术术中出血较多者,血块容易阻塞双J管及其周围,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因此术后除了加强抗感染、止血、补液外,可嘱患者多饮水,并密切注意有无血尿及肾区、输尿管走行区的不适症状,观察发现,置管2~3个月者,双J管内外均有尿盐沉着,尿盐沉积的程度和速度与尿路感染有明显关系。特别是肾功能不良者,双J管肾脏内留置时间过长,刺激肾脏,影响肾滤过率,导致尿液减少,尿中沉淀物、黏液易阻塞双J管。因此,置管后加强抗感染、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2~3个月)置换双J管,避免置管时间过长。一般术后3周左右拔管。如病情需要继续留管者,应提醒患者内支架的存在,以免留置延期甚至遗忘,并定期复查,及时拔管或换管。有文献报道,膀胱异物刺激可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的可能[4]。因此,应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按时拔管是非常重要的。置管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

    4  移位

    少数病例发生双J管上移或下移,导致不适,影响疗效及取管困难。对手术直观下置管者,上移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为置管不到位,下端未完全置于膀胱内。此外,可能与肾积水肾盂空间扩大,双J管受温度影响和尿液腐蚀、患者活动等原因,以及输尿管下段扩张导致其不规则蠕动收缩有关。双J管上移一旦发生,应在输尿管镜下拔出。此外要尽量保留双J管尾线,以利拔管。对于铸型结石及较大的孤肾结石ESWL前经膀胱镜逆行置管者,由于肾盂空间有限,下移最为常见,置管后立即行X线检查,明确双J管的位置。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同时限制患者活动,防止双J管脱入膀胱。

    总之,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行内引流,能有效预防尿瘘、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患者耐受良好,且操作简单。虽然有上述并发症,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通过良好的护理,一定能使并发症的发生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吴开俊,李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10):612-614.

    2  吴阶平.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62-668.

    3  刘军,沈克明.双J管内引流在尿路手术中的应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17(9):551-553.

    4  吴阶平,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10.

    作者单位: 438400 湖北红安,红安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编辑:萧  凝)

作者: 王春红,郭晓英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