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两种不同拔针方法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改进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结论用改进法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00例,常规法组用常规法拔针,改进法组用先慢后快法拔针。结果  改进法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用改进法拔针,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

    【关键词】  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疼痛;临床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常选用四肢表浅静脉,以手背最方便。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若按教科书上讲,输液毕轻揭胶布,用干消毒棉签或棉球轻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1](简称常规法),患者疼痛明显。近几年我们改进这一常规方法,拔针时采取先慢后快法(简称改进法),患者疼痛轻微,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4年1~5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患者2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9岁。随机分为常规法组和改进法组各110例,患者均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侧肢体知觉无障碍、浅感觉检查正常。

    1.2  方法  采用江苏苏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一批号的一次性7号输液器,由笔者进行操作。改进法拔针时将患者手摆平,护士左手食指压住针柄,右手将胶布或输液贴逐一撕开,然后用左手食指在针尖上方约1.5cm处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将针梗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梗拔出血管时再快速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棉签压住穿刺点,棉签应平行于静脉血管放置并压住血管、皮肤两个针孔,力度以不出血为止。常规法拔针按教科书的要求操作。

    1.3  评价标准  拔针后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如实评价拔针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护士并做好记录。疼痛的强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2],即测试者在0~10之间选择一个数字以描述其疼痛的强度,0为不疼,10为想象的最剧烈的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改进法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法组,两组疼痛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发生情况比较  注:χ2=17,P<0.01

    3  分析

    3.1  针尖与血管壁紧密接触  一般情况下,针梗在血管腔中呈漂浮状态,与周围的血管壁并不相接触,但有时因输液部位的移动使针头与血管壁紧密接触,针头与血管壁产生摩擦力,此时,用常规快速拔针法时,导致血管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疼痛或剧痛。而改进法先慢后快拔针时,将针梗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血管局部组织机械受损伤程度轻,故患者只感微痛或无痛。

    3.2  手持棉签压住针梗上方,给血管壁一个压力使血管瘪陷  当用常规法拔针时,棉签向下加压人为的给血管壁一个压力,使静脉管腔孔径瘪陷变窄;另外,针柄再向上提,无形中加大了针尖斜面的刀刃与血管壁的角度,如继续按压,针类斜面的刀刃对血管壁就产生切割力。压力越大,拔针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切割力越强,疼痛越严重。而改进法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棉签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平稳退出管腔,因而减轻甚至除去了针尖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减轻了疼痛。

    临床观察证明,用改进法拔针,对局部的血管组织机械损伤小,无痛率高于常规法,达到了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

    2  宋文阁,缚志俭.临床疼痛学,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0.

      作者单位: 425006 湖南永州,永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卫  东)

作者: 邓双凤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