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置胃管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但也是一种侵袭性操作,置胃管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一次性置胃管成功率,保证置入胃管的有效性,现将置胃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置胃管失败情况见表1。表1置胃管失败情况2置管失败的原因分析2。因此,紧张、恐惧心理是导致患者拒绝置胃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点击显示 收起

  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但也是一种侵袭性操作,置胃管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提高一次性置胃管成功率,保证置入胃管的有效性,现将置胃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40例,男158例,女82例,年龄1~87岁,平均52岁。临床主要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肠瘘、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置胃管失败情况见表1。表1  置胃管失败情况

    2  置管失败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方面

    2.1.1  恐惧心理导致拒绝置胃管  置胃管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当胃管通过咽喉部时刺激分布在咽喉上的神经末梢,使患者出现痛苦体验。无论是初次体验还是再次体验置管者,均有拒绝置胃管现象,本组有28例患者拒绝置胃管,其中22例患者为初次置胃管。对本组患者拔除胃管时随机问卷调查100例,有65%的患者见到胃管感到紧张,25%的患者见到胃管感到恐惧,只有10%患者见到胃管无所谓。因此,紧张、恐惧心理是导致患者拒绝置胃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配合不好导致置管不顺利  患者正确配合是保证置管顺利的前提之一。紧张、恐惧心理导致置胃管时咽喉部肌肉收缩,胃管不易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同时,患者对痛苦体验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现恶心、咽喉部疼痛导致配合不好,也影响胃管的置入。本组患者在置胃管过程中,无特别感觉占13%,咽喉部疼痛不适占35%,恶心呕吐占55%,出现流泪现象占75%。有2例患者因咽喉部肌肉收缩、紧闭使胃管无法置入,术前全麻后顺利置入。

    2.1.3  体位的影响  置胃管常用的体位是平卧位、半卧位、坐位。本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平卧62.5%(150/240),半卧位72.9%(175/240),坐位35.4%(85/240)。因此,体位对胃管的置入也有一定影响。怎样使胃管从鼻咽部顺利进入食管,怎样确定置入胃管的长度,如何判断胃管进入胃内,都需要临床经验。本组患者中有18例胃管在食管内,在手术中调整到位或在胃肠减压期间无胃液引流出而进行调整有效,2例胃管在气管内,在麻醉时进行气管插管发现,这都与置管经验不足有关。

    2.2  置管技巧的掌握  目前临床使用的透明胃管绝大多数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又是盘旋包装,因此取出来使用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弧度,置胃管时如果掌握不好方向,盲目从鼻腔内插入,会使胃管不容易进入咽喉部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体验。置管过程中,快速、慢速、深吸气、吞咽动作运用时机不当,分寸掌握不够,也会导致置管失败。

    3  对策

    3.1  置胃管前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  置胃管前应认真查阅患者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诊断、病情,了解体检史、心理状态以及对置胃管的反应从临床观察的情况看,男性患者对置胃管的耐受性好于女性患者,老年患者对置胃管的耐受性好于中老年患者。针对患者对置胃管所持的不同态度、问题而采取个体化措施。

    3.2  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有效的健康交流  从一个健康人变为一个身体有疾患的人,必然导致心理的改变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再看到又长又粗的胃管要从鼻腔插入胃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拒绝治疗。因此,在置胃管前,护士必须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心理问题耐心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也可让有过轻松体验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在对本组患者的问卷调查中随机问卷100例中65%的患者认为护士在置胃管前很有必要给予鼓励和安慰,这会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强调置胃管的目的与意义,加强对置胃管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患者的配合。

    3.3  正确卧位  体位对胃管能否顺利置入有一定影响,护理操作常规对置胃管采取的体位并未作规定,因此,患者可以采取任何体位,但提倡半卧位,即床头摇高30°~45°,头部自然靠枕,从临床观察的结果来看,半卧位一次置管成功率比其他体位高,半卧位和平卧位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吞咽和深呼吸,半卧位和坐位相比,前者更能使患者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且在经受痛苦体验时,头部位置不易变动。

    3.4  掌握置管技巧  置管技巧掌握得好就能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若为手术前置胃管,最好在麻醉前给药后达到中等镇静时(浅睡眠,呼之易醒)置管[1],可明显减轻置管的痛苦反应而容易成功,因适量麻醉前用药可降低患者对置管的敏感性,从而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患者配合,特别适用婴幼儿和欠合作患者。置管前先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湿润鼻腔,当确定了胃管15cm长度时,即嘱患者深吸气后做吞咽动作,操作者迅速插入胃管,休息片刻后,再慢速下行到既定长度。昏迷患者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插管前使患者头后仰,胃管插入15cm至会厌部时,以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继续插管,胃管却可沿后壁滑行至胃内[2]。

    判断胃管是否进入胃内很重要,本组有1例患者采取胃管末端放入水内的检验方法,操作者因未见气泡逸出,患者也不咳嗽,因此判断胃管就在胃内,结果是在气管内。另外在胃较空虚、胃液较少的情况下,向胃管内注入空气,也不容易听见气过水声,所以最可靠的检验方法还是抽取胃液。但要注意鉴别抽出的是胃液还是唾液,在置胃管过程中刺激可诱发唾液分泌,当胃管经过食管3个狭窄盘曲在食管时就可抽出唾液,误认为是胃液而判断胃管在胃内,本组有18例有时胃管已经到达胃内,但不易抽出胃液,这就需要变换体位,右侧卧位较其他体位容易抽出胃液[3],主要是右侧卧位时,胃液面高出胃管开口端,胃液才能很快被抽出。

    【参考文献】

    1  周平,曹瀚中,陈桂英,等.给药镇静后插胃管的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6):37.

    2  吴钟琪,文明星,丘万服,等.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第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6.

    3  刘荣娟.空腹侧卧位放置胃管抽取胃液的效果.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32.

    作者单位: 417000 湖南娄底,娄底市中心医院二十病室

   (编辑:李建伟)

作者: 曾映华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