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4期

23例独身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我院内科2000~2004共收治独身老年住院患者23例,笔者对本组病例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3例均为男性未婚老年患者,年龄58~73岁,平均65岁。2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2。1焦虑、忧郁心理2。...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内科2000~2004共收治独身老年住院患者23例,笔者对本组病例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均为男性未婚老年患者,年龄58~73岁,平均65岁。所患躯体疾病:肺心病9例,脑血栓形成5例,肝癌3例,冠心病2例,风心病2例,胃癌2例。住院天数及转归:住院最长165天,最短14天,平均住院56天;好转17例,死亡6例。职业及文化程度:23例均为农工;文化程度初中3例,小学以下12例,文盲8例。

  2  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1  焦虑、忧郁心理

  2.1.1  表现 

  此种心理状态多发生于发病初期和可能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最多见症状为失眠和(或)早醒,常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并伴有头晕、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胸闷、心悸,而且由于平素独身老年患者缺乏生活伴侣,又无子女照顾,一旦突然患病并可能会丧失生活能力将会对今后的生活抱着一种强烈的恐惧、不安感。因而他们往往会密切配合治疗,并会对治疗效果提出过分的要求,有时还会夸大病情以期引起医生的重视。如治疗显效慢或疗效差时,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后述的缺乏强烈求生愿望的消极心理。

  2.1.2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躯体疾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既要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又应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可能会遗留的后遗症做好心理准备,对于那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在尽量治疗躯体疾患的同时,可劝患者进敬老院安度晚年,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2.1.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偏瘫2h”急诊入院,入院后确诊为脑血栓形成,右侧肢肌力0级。在住院初期患者抑郁不安、失眠多梦、头晕,并常迁怒于他人,病情恢复缓慢,治疗效果不佳,继而烦躁不安,易怒。对治疗由密切配合到消极应付。通过对其解释病情及现状,使患者正确认识了疾病的过程并配合治疗92天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Ⅳ级,基本达到生活自理能力,患者愉快出院。

  2.2  性格孤僻、内向、不合群

  2.2.1  表现 

  具有该类表现的患者多为长期住院的慢性患者。表现为终日卧床不起,寡言少语或东游西荡,较少与旁人交谈,回避热闹场面,又不愿同青年患者同病室。对周围事物反应冷淡,但病区或病室内如有患者死亡往往会使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甚至失眠,食欲减退。独身老年患者有较强的自卑感,由于既无子女,又无配偶,住院期间很少有人陪伴及探视,缺少倾诉对象,看到同病室患者有人探视时会尽量回避。而且常常谨小慎微,不敢过多地向医护人员反映自己的病情变化,对病痛有较强的耐受性,极易在病情变化初期症状不明显时隐瞒病情。

  2.2.2  护理措施 

  由于此类患者性格内向,自卑感强,首先应让患者树立自信心,多与患者交谈,多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并引导患者参加适宜的群体活动。在安排病室时,安排在2~4人病情相对较轻的老年人同室,以利于患者间相互情感交流,在患者不适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尽量及时满足。

  2.2.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闭1年余”,以冠心病收住院,入院初期患者终日卧床不起,寡言不语,每次发作心悸,胸闭均不能及时反映,以致入院1周均未能准确了解患者发病时情况,后给予多方面关心,耐心解释医患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患者放下了“怕麻烦医生”的包袱,尽快地明确诊断,积极配合治疗,住院30天好转出院。

  2.3  缺乏求生愿望的消极心理

  2.3.1  表现 

  一般见于长期慢性老年重症年龄偏大的老年独身患者,他们多由他人护送入院,而且多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对疾病的康复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病情漠不关心,爱隐瞒病情,较少能主动提出主诉和治疗要求。即使医生询问病情亦不爱回答,终日蒙头昏睡,极易出现并发症,当出现身体不适时往往出现了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2.3.2  护理措施 

  在与患者治疗的同时,及时与患者的所在单位,旁系亲属,同病室患者一起组成集体心理护理网络,着重生活护理,经常巡视,及时发现不适症状,可通过举例向患者介绍此病例的治愈效果情况,增强康复信心,生活的积极性。

  2.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因“呕血伴解柏油样便2天”以“上消化道出血”转入我院,患者入院后,意志消沉,从未主动提出主诉,并隐瞒每日黑便次数及量,而且不注意饮食,对疾病的转归漠不关心。根据这种情况,笔者同患者的单位取得联系,保证其医疗费用,给予生活多方面的关心护理,以情感人,尽管患者确诊为胃癌,但由于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满意地渡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3  讨论

  独身老年患者是老年病组的一类特殊群体,所患疾病80%以上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忧郁率发生率较高。因此,分析独身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笔者对独自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如下。

  3.1  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是心理护理的前提 

  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取得患者信任是作好独身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在著名心理学家麦斯罗氏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论中,安全的需要是第二基础需要,独身老年患者年龄大,身体素质差,无亲属照顾,病后缺乏生活依靠,对疾病的康复,以后的生活能力感到恐惧和担忧,所以安全的需要尤为迫切。在23例患者中,文化程度都较低,对疾病的认识肤浅,甚至不正确,对许多症状,用药又超常敏感,容易造成误会,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才能取得患者信任,运用所学知识向患者作深入浅出的卫生宣教,增加他们对该病的了解,使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减轻对治疗及预后的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责,使治疗措施得以顺利进行。

  3.2  良好的态度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独身老年患者平时就感孤独、寂寞、自卑、敏感,入院后由于对疾病的担忧表现尤甚。独身老年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在其行为语言上,要特别给予尊重,用良好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非治疗活动的接触,注意与患者感情上的沟通。国外心理学家指出:感情全部都表现=7%言辞+38%声音+55%身体语言。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所以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要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对他们讲的事情要表现出耐心倾听,神情专注,反映出护理人员对独身老年患者尊重不嫌弃的诚心。很自然得体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温暖,使他们的尊严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增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3.3  了解独身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精心做好生活护理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独身老年患者往往对疾病的关心次于对生活护理的关心,但又不主动提出需求,尤其是丧失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患者,往往会因为生活护理中得不到关照,从而产生轻生心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细心观察,与之交流,来预见患者的需要,及时给予生活帮助,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适,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病养病的环境。

  作者单位: 436503 湖北黄冈,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医院

 

作者: 黄素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