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5期

神经外科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伴有烦躁不安、抽搐等,或颅脑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应用头皮针输液过程中,针头容易刺破血管,需反复多次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造成再输液困难,血管破坏较严重,给日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科于2005年6月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由于留置针套管柔软,即使患者肢体躁动,也不会刺破血管......

点击显示 收起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伴有烦躁不安、抽搐等,或颅脑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应用头皮针输液过程中,针头容易刺破血管,需反复多次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造成再输液困难,血管破坏较严重,给日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科于2005年6月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由于留置针套管柔软,即使患者肢体躁动,也不会刺破血管,有效避免了患者体位改变或翻身对静脉通路的影响,但也有部分患者发生了静脉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共360例,其中颅脑损伤264例,脑出血96例;穿刺上肢静脉205例,下肢静脉190例;保留时间最长6天,最短2天。发生静脉炎患者14例,其中下肢11例,上肢3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3例。患者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为:48 h后发生4例,72 h后发生6例,72 h以上发生4例。14例患者静脉炎发现后立即停止在患部输液,给予理疗或50%硫酸镁湿热敷,抬高患肢休息,以后全部痊愈。

    2  原因分析

    判定静脉炎的标准是: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本组14例静脉炎的特点:下肢多上肢少,均有局部红肿、直径>3 cm、灼热、发痛及条索状红线,,触摸穿刺部位时有疼痛。外周静脉留置针可安全保留达144 h[1]。笔者报告的360例,最长时间6天,均未超过144 h,可以排除留置时间长所致。分析后笔者认为其原因如下。

    2.1  静脉回流缓慢和半坐卧位,决定了下肢静脉炎多  人体下肢的静脉瓣最多,血液回流最慢,输液时,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的时间长,所以易致下肢静脉炎。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术后常取头部抬高卧位,由于重力关系,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使静脉回流量减少,加大了下肢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选择上肢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只有3例发生了轻度静脉炎,因为上肢静脉血液回流较快。此外,在搜集下肢静脉炎患者的病史时发现2例曾有下肢受伤史,其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抗炎能力比其他患者差。

    2.2  常用甘露醇用于临床纠正脑水肿  由于甘露醇的高渗性和微粒成分,快速静滴时局部浓度较高,可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痛等静脉炎症状。

    2.3  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数颅脑损伤患者因摄入不足和高热等消耗能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免疫力显著降低,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留置导管所造成的)、化学性刺激(药物及液体引起的)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时较易发生静脉炎。在26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共有11例发生了较重的静脉炎。其中,长期不能经口进食,需行鼻饲和静脉营养的患者发生的10例。在同等条件下,多数伤后清醒患者由于无饮食限制,营养状况及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好,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低,只有3例。

    3  静脉炎的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3)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开关节,选择走向较直、管壁有弹性、局部皮肤无炎症的血管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无菌透明胶粘贴的松紧以保证液体畅通为宜。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 h后应更换至上肢。(4)连接肝素帽的头皮针宜选择8号或9号,有利于各种药液及输血的畅通。常规为24 h更换1次。(5)穿刺部位清洁消毒,无菌透明胶粘贴视局部情况可1~2天更换1次,以保持穿刺点的无菌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为准则。封管及再次输液前按常规消毒肝素帽后将头皮针刺入。(6)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应加温:以25 ℃~35 ℃为宜,可以预防静脉炎和输液反应的发生,但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内血液中蛋白质变性,血细胞死亡。(7)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患者更需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组织坏死。输液处一旦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8)封管与封管液配制:生理盐水250 ml内加肝素注射液6250 u,于4 ℃~10 ℃冷藏。每6~8 h封管1次。封管时将注射针头退出至仅留针尖斜面于肝素帽内,然后缓慢注入肝素稀释液3~5 ml,使管腔内充满肝素稀释液以防血液回流阻塞管腔。为减少各种残留药液对血管的刺激,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均采用先注入生理盐水10 ml后再行肝素稀释液封管,封管后注意观察管腔内有无回血(患者用力或活动后易出现回血),若有回血且量较多者,可注入生理盐水10 ml后再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免管腔阻塞。(9)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10)穿刺前应详细询问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置静脉留置针。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00.

     作者单位: 266500 山东青岛,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卫  东)

作者: 张会霞,郭 巍,尹喜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