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8期

两种不同湿敷液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比较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两种不同湿敷液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比较(pdf)[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湿敷方法对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硫酸镁湿敷、利多卡因+75%酒精湿敷预防静脉炎,观察两组效果。结论利多卡因+75%酒精组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甘......

点击显示 收起

  两种不同湿敷液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比较(pdf)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湿敷方法对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硫酸镁湿敷、利多卡因+75%酒精湿敷预防静脉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硫酸镁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2%,利多卡因+75%酒精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4%。结论  利多卡因+75%酒精组外敷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

  [关键词]  静脉炎;甘露醇;硫酸镁;利多卡因;酒精;湿敷

      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首选药,以静脉滴注为主,此药在静滴过程中,由于需快速给药,对血管壁刺激性较强,可致患儿局部出现红、肿、痛,患儿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输液。为减轻患儿痛苦,保证治疗按时进行,我科对2003年3月~2005年5月入住我科的10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患儿采用利多卡因+75%酒精湿敷预防静脉炎,取得良好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静滴20%甘露醇100例患儿,其中病毒性脑炎55例,化脓性脑炎8例,癫痫30例,高热惊阙7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3~13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均输注甘露醇,于30 min内输完。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甘露醇用量、用法、药物种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湿敷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选择弹性好、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手背静脉,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后,观察组采用75%酒精+2%利多卡因1∶1混合液浸润四层纱布,从输注甘露醇开始将其湿敷于穿刺点上方,外用保鲜膜包裹保持湿度,直至输液结束;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25%硫酸镁湿敷,湿敷方法同观察组。

    1.2.2  观察指标  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学会的规定指标。Ⅰ度:穿刺点疼痛、红或(和)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疼痛、红或(和)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疼痛、红或(和)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1]。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种湿敷液湿敷效果比较   注: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甘露醇静脉滴注时需快速给药,以迅速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促使组织间液向血液转移,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作用。静脉炎是由于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或静脉置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血管壁的化学性反应,而甘露醇静滴时需快速给药,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患儿易发生静脉炎,给治疗带来困难,临床上静脉炎以预防为主,大多数情况下多以局部外敷药物,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优点。硫酸镁是临床上常用的外用型消炎止痛药,可以经皮肤吸收至皮下,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性,恢复血管正常功能[2]。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可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热,并刺激皮肤血管扩大,使用乙醇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缓解平滑肌痉挛,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起冷敷作用,使之在低温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抗损伤能力增强,冷湿敷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性,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3]。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穿透性强,弥散性能好,性质稳定,无蓄积性,局部湿敷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湿敷时间越长,镇痛效果越好,且无严重并发症[4]。综上所述,两种湿敷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以利多卡因+75%酒精1∶1混合液效果较好,其可以利用两者在药理上的互补和协同作用,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对保护静脉、防治静脉炎、减轻患儿痛苦、确保治疗顺利进行起了很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药晋红,胡牧.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0.

    3  白继荣.护理学基础,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89.

    4  陈冠言.老药新用,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

    作者单位: 230052 安徽合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杨世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