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0期

浅析玻璃安瓿产生玻璃碎屑的原因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静脉输液用的针剂一般都是用密闭的玻璃安瓿装置的。在护士配药过程中,由于玻璃安瓿制瓶工艺上的缺陷及护士打开玻璃安瓿的方式不当而引起玻璃碎屑形成的增加,从而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及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危害,还未引起有关部门及护理人员的重视。1“粗脖子”的玻璃安瓿比“细脖子”的玻璃安瓿更容易产生玻璃碎屑笔者......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输液用的针剂一般都是用密闭的玻璃安瓿装置的。在护士配药过程中,由于玻璃安瓿制瓶工艺上的缺陷及护士打开玻璃安瓿的方式不当而引起玻璃碎屑形成的增加,从而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及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危害,还未引起有关部门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1  “粗脖子”的玻璃安瓿比“细脖子”的玻璃安瓿更容易产生玻璃碎屑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玻璃安瓿折开处的周径如果明显小于与之相邻的上下两处的周径,那么,在折开玻璃安瓿时就不容易产生玻璃碎屑。也就是说当玻璃安瓿的“脖子”明显细于玻璃安瓿的“头部”及“身体”时就很少产生玻璃碎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折开玻璃安瓿需要两个力,一个来自右手食指向上的力,一个来自右手拇指向下的力。左手起到固定玻璃安瓿的作用,当这两个力一起作用时就能把玻璃安瓿折开了。如果玻璃安瓿的“脖子”明显细于与之相邻的上下两处,那么来自右手的两个力就容易作用在同一条线上,玻璃安瓿的折口处就比较平整,玻璃碎屑就不容易产生。反之,如果玻璃安瓿的“脖子”比较粗,与它相邻的“头部”不相上下,那么折开的两个力就容易分散,不做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玻璃安瓿的折口就凹凸不平,容易产生玻璃碎屑。

    2  护士不当的折玻璃安瓿方式也容易导致产生玻璃碎屑

    折玻璃安瓿有3个注意事项:(1)用力要恰当。刚开始工作的护士往往怕不能折开玻璃安瓿,所以用力的时候往往过猛,导致玻璃安瓿“头部”被捏碎,扎伤自己的手。(2)折玻璃安瓿时,要保持安瓿与地面水平线呈60°。安瓿竖的太正,既不容易使上力气也容易导致玻璃碎屑掉入瓶底而污染药液;安瓿竖的太斜,瓶里的液体容易溅出来。(3)折玻璃安瓿前,一定要用酒精棉球擦一下砂轮的锯痕处。我们知道,玻璃安瓿被砂轮锯过之后必然会产生微细的玻璃碎屑,肉眼不太容易看见。当在折开玻璃安瓿时,如果不用酒精棉球擦掉碎屑,这些碎屑有可能会随着作用力掉入玻璃安瓿内,通过针筒注入输液瓶内,最后通过输液进入患者的体内,造成严重的后果。

    玻璃碎屑不仅容易伤害医务人员的手,一旦碎屑掉入瓶底就导致药液的污染而浪费药品资源,如果碎屑太微细或者护士不注意观察,那么玻璃碎屑就有可能进人患者的体内。作为一种输液微粒,它就有可能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希望有关的制药厂家和护理人员能引起重视,通过改进制瓶工艺和折瓶方式,以减少玻璃碎屑的产生。

     作者单位: 310008 浙江杭州,杭州市上城区中西结合医院

   (编辑:乔  雨)

作者: 周国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