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2期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护患关系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根据护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护理问题,认为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需要尊重人的观念、服务人的理念,完善的医护制度建立和监督。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规范护理操作。[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患关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根据护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护理问题,认为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需要尊重人的观念、服务人的理念,完善的医护制度建立和监督;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规范护理操作。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护患关系;探讨

      护患关系是指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临床诊断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1]。随着医疗活动制度化、法制化,患者的维权意识已逐渐增强[2]。传统的“主动-被动”式的护患关系已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使护患关系向“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的人本模式转化。与精神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1  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1  疾病因素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3]。精神障碍患者多数思维怪异,行为离奇,缺乏自制力,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常受精神症状支配出现伤人、自伤或毁物。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罹患各种精神疾病的患者。基于精神障碍的特殊病症,决定了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难度。

    1.2  约束隔离问题  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有时为保护病人及周围人安全,或出于治疗目的,可能需要对病人采取暂时性隔离或约束措施。这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往往很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1.3  精神卫生与有关法律问题  精神卫生涉及诸多的法律问题,精神障碍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对家庭的安宁,对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任何精神卫生问题的解决,仅靠医院和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应当有相应具体的法律和法规,并有卫生、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支持[3]。

    1.4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缺乏艺术  在精神科护理中,交流沟通,特别是和家属的沟通尤为重要。对于精神科护理特殊性,患者及家属很难接受。护士在执行操作中未能详细告知治疗目的,家属对住院环境制度等各方面的不了解,对精神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够,阻碍了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1.5  健康教育工作不够细致  健康教育时,护士没有根据患者的特点、家属的文化程度因人而异宣教,而是“一视同仁”式的照本宣读。

    2  护理对策

    2.1  健全医护制度建设与监督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要的前提必须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周全完备的检查监督制度来保障护患关系的建立。建设与完善护理标准规程和护理质量标准,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

    2.2  尊重人格尊严,转变服务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尊重人文精神体现在医护与患者的平等性,是医护人员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对患者生命的尊重[4]。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准确地介绍病情,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凡涉及个人隐私,严格保守,养成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必须树立“患者的需要就是护理的责任”的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内涵。护理人员必须明确病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平等的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等,建立互相尊重的护患合作关系。

    2.3  加强卫生法制制度建设,加强法律意识  卫生法制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建设是弘扬社会道德的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可以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的实施,对广大医务人员不仅起到约束作用,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为此,广大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保护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始终明确各项权利和义务。

    2.4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精神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特征及护理原则。通过与患者接触交谈,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方式、表情眼神、情感反应、行为举止和生活自理能力[3]。在探视时,观察患者与家属接触的态度和谈话形式等,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工娱治疗活动,有目的地观察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守保障安全的一切制度,加强危险的管理,对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做好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勤于巡视,做好交接班,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提高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2.5  提高交流沟通技巧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过程[1]。人际交往、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满意度,也影响治疗效果[5]。在接触患者前先了解其病史、症状、诊断、治疗和护理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接触方式。在接触过程中,态度热情亲切、耐心细致、积极周到。对不合作、缺乏自制力的患者,从关心角度出发,从患者的生活、工作、兴趣等方面谈起,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再谈及病情。对恐惧患者,更应和蔼耐心、逐渐解释,排除恐惧因素,让患者感到安全。对情绪低落患者,以积极乐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排除患者内心痛苦。对躁动不安患者,应以沉着、冷静、温和的语调与患者交谈,尽力通过劝导说服患者,防止出现冲动伤人行为。

    2.6  加强病房管理  精神科病房的组织管理,是精神障碍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患者的组织管理,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对开展医疗护理工作,保证病房秩序,促进患者的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3]。在病房组织管理中,不但考虑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还要考虑病房的环境与管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积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休养环境,实行人性化病房管理,增加家属探望时间等。

    2.7  健康教育个体化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6]。减少疾病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根据患者个性特点、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在集体宣教的同时,进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个体化”宣教。在教育中,从提高患者掌握知识着手,结合黑板报、录像、宣传小册子等进行启发式教育,并用提问的方法。提问采用一问一答,力求通俗易懂,对于积极回答问题,掌握程度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积极性,为保证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病房中组织各种集体性活动,如集体交流、精神科常识竞赛、广播操比赛、生活自理能力比赛等,使教育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7]。

    3  讨论

    3.1  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护士服务观  护理工作的侧重点不是简单的接待患者和临床操作,而应坚持“以人为本”观点,观察患者的情感,针对患者实际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充分发挥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扩大护士范畴,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关怀温暖,同时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观,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3.2  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质量  服务质量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良好的护患关系减低了护患纠纷,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确保了护理安全。

    3.3  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满意度提高,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俊冕.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1996,212.

    2  廖明云.“护患沟通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1):879.

    3  江开达.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2,339-347.

    4  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1.

    5  陈婉珍,薛金增,季忠丽,等.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1.

    6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5.

    7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

    作者单位: 200232 上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宋  青)

作者: 范萍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