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期

两点定位法在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不暴露浅静脉的穿刺方法,采用两点定位法进行静脉穿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方法对6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用的盲穿,另一组采用两点定位法:进针处起点,沿血管方向2~3cm为终点,由起点穿刺将针向终点推进。结果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经χ2检验,P<0。两组病人对进针疼痛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不暴露浅静脉的穿刺方法,采用两点定位法进行静脉穿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疼痛。方法 对6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用的盲穿,另一组采用两点定位法:进针处起点,沿血管方向2~3 cm为终点,由起点穿刺将针向终点推进。结果 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经χ2检验,P<0.05;两组病人对进针疼痛的感觉经χ2检验,P<0.05。 结论 通过采用两点定位法对于不暴露的浅静脉进行穿刺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减轻疼痛。

    [关键词] 静脉穿刺;两点定位法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对各种不同的静脉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知识选择穿刺手法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那种血管不暴露、走向不明,若隐若现的常采用盲穿。此种方法定位不准易造成穿破血管、增加皮下潜行的距离,引起病人疼痛。改用在血管上方两点定位法穿刺,即穿刺点为起点,上方2~3 cm处为终点。由起点上方40°~50°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压低针柄将针向终点方向送入,妥善固定。通过此种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病人的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11月进行输液的病例选择血管显影不明显、靠触摸血管来进行穿刺的120例病人,穿刺部位为虎口、前臂、肘正中处静脉;年龄17~70岁,男70例,女50例,将前60例列入A法,后60例列入B法。

    1.2 方法 A法:扎上止血带后,选择血管后以30°穿刺,按传统的三段式进针。B法:扎上止血带后,确定穿刺血管后,左手绷紧皮肤,在血管上方做一标记为进针点,触摸血管走向上方1~2 cm同样做标记为终点。消毒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40°~50°由起点直接进针,见回血后,压低针柄向终点平行送针即可。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分级 询问病人进针后疼痛感,疼痛分为不痛、微痛、较痛;统计穿刺成功率。

    1.3.2 穿刺成功评定标准 针头一次进入血管,穿刺部位无肿胀、无药液外渗为成功,否则为失败(包括因穿刺不到位、退针、穿破血管等情况)。

    2 结果

    2.1 两种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 见表1。表1 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较  注:*P<0.05表1显示,用A、B法分别为60例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6.7%、98.3%。经χ2检验,χ2=4.32,P<0.05。

    2.2 两种进针手法对病人痛觉的影响 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进针手法对病人痛觉的影响比较  注:△P<0.05表2显示A、B两种方法对病人痛觉的影响经χ2检验,χ2=6.18,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B法能减轻病人的局部疼痛。

    3 讨论

    3.1 周围静脉穿刺 该法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护理操作之一,如果方法或手法不当可能会增加病人的疼痛。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表皮,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当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时首先引起组织内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如K+、H+、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引起痛觉[1]。所以表皮疼痛特别敏感,而穿刺部位的血管在皮下组织或真皮层,穿刺针头必须通过表皮才能进入血管。当进行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针头与皮肤表面的触点面积变小,进针压强增大,进针速度加快,痛觉减小,同时表皮损伤少,痛觉也就减小。

    3.2 对于浅静脉靠触摸来穿刺 采用两点定位法较盲穿法穿刺成功率高(P<0.05)。同时在血管上方以50°直接刺入血管可明显改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谢玉凤等[2]报道到了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沿血管进针少许较传统的30°进针明显减少疼痛。周丽华等[3]报道,通过对静脉穿刺进针方法的研究,采取直接刺入血管的进针方法,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范围只是对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而三段式进针法,除对皮肤、血管壁穿刺点的损伤外,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为遂道式损伤和撕裂伤,认为直接进针法可减少病人的局部损伤,减轻病人疼痛,且进针速度快。

    3.3 提高穿刺成功率 对于一些肥胖、静脉血管走向不清晰、不明显的病人,我们要提高穿刺成功率。万亮等[4]在深静脉即股静脉穿刺时改进穿刺定位方法:通过采用股静脉皮肤穿刺点及目标穿刺点两点定位法确定静脉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后其穿刺成功率达到99.4%。在浅静脉穿刺中对于不明显的静脉通过确定静脉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减少针头在皮下盲穿或因方向不清穿破血管,极大地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血管上方以50°直接进入血管,也减少了针头在皮下潜行的距离,进针速度快,明显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此种穿刺方法简便易行,我们认为临床上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1 张镜如.生物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2-333.

    2 谢玉凤.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患者对疼痛感受性关系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6):41.

    3 周丽华,陈燕,于桂云,等.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0-691.

    4 万亮,项明,王天翔,等.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1):52-53.

    作者单位: 410006 湖南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内七科

    (本文编辑:陈 沁)

作者: 林荷梅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