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预防门诊输液患者皮下淤血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拔针方法、按压方式及按压时间的研究,发现如何避免皮下淤血的新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通过对2006年全年的门诊输液患者分组(男、女两组)试验,就拔针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试验组无论是患者疼痛感、皮下淤血的发生几率均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拔针方法、按压方式及按压时间的研究,发现如何避免皮下淤血的新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通过对2006年全年的门诊输液患者分组(男、女两组)试验,就拔针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 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试验组无论是患者疼痛感、皮下淤血的发生几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输液前宣教、合理的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可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关键词】  门诊输液患者;拔针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皮下淤血

  通过长期的临床输液实践,发现在拔针时如果方法不当,会直接影响患者静脉的完整性,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严重者还会引起静脉炎的发生。同样,如果按压部位不当或按压时间不够,会造成局部出血渗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尤其是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血管周围缺乏组织支持,血管硬化,收缩功能差,输液拔针后针眼渗血及皮下淤血更常见[1]。同时出血及局部皮下淤血后,除给患者造成痛苦外,还给护士下次输液部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我们在门诊输液拔针探索,试图寻找一种新型的拔针及按压方式,为社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痛苦。2006年全年在门诊输液的患者共计12400人,在输液完毕后如何拔出针头、如何按压及按压时间的长短等三个方面进行分组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试验组在输液完毕拔针后患者疼痛感及皮下淤血发生的几率极大地降低。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6年全年接受门诊输液的患者12400例,男4600例,女7800例,输液次数62690例次。其中男4600例24090例次作为对照组,女7800例38600例次作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2~88岁。主要选用患者的手背静脉,其次是前臂的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常规方法拔针,即:静脉输液完毕后,以输液贴小棉垫(静脉穿刺后,即覆盖在针眼处,无需特别准备)按压穿刺点,然后迅速拔出针头,再嘱患者用对侧手指按压穿刺点2 min。

    1.2.2 试验组 方法一:输液完毕拔针前,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说明保护好静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护好静脉、减少皮下淤血,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静脉系统。如果万一发生意外,可为抢救赢得时间。然后待患者输液完毕后,针眼部位盖以输液小棉垫,护士用左手拇指轻盖在上面,右手快速拔出针头,再迅速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并用胶布固定,嘱患者用没有接受穿刺的手按压小棉垫,中等力度,持续按压5 min。方法二:按方法一拔针后,患者必须用未接受穿刺的手按压针眼部位,这样两只手均被占用,不能做其他事情。另外,对于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患者,在健侧肢体输液拔针后,由于患侧肢体不能对针眼部位进行按压,对此,又总结出了以下方法:输液完毕按方法一拔针后,被输液侧上肢在平卧状态下屈肘90°并举手5 min,坐位及站位患者,则将被输液侧上肢举起手超过头顶水平2~3 min。

    2 结果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组患者情况对比,见表1。经t检验,P<0.0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输液后发生皮下淤血的例数以及淤血面积的大小有显著的差异,试验组发生皮下淤血的次数及淤血面积(大、小)的几率均远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输液前宣教有利于护患配合 首先要加强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宣教,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患者从思想上提高对保护血管的认识。对照组的患者一般是在发生了皮下淤血后才找护士,这样由于延误时间,容易形成大面积淤血。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大于2 cm 的皮下淤血,一般需要3~7天才能完全吸收。如果提前表1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组患者情况对比对患者进行宣教,使护患能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提高患者对保护血管的认识,一旦发现有皮下出血,立即报告护士,这样不易形成大面积淤血。

    3.2 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的对比结果

    3.2.1 对照组 以小棉垫直接按压在穿刺点处,然后再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容易损伤血管。因手指对血管按压用力,针头从血管拔出过程中会对血管壁造成划伤,引起患者疼痛,严重者还可以引起静脉炎。对于这一点,笔者曾有亲身体会,又做过对比试验,结果引起的静脉炎在1周后才痊愈,穿刺部位的血管10天后仍有触痛。

    3.2.2 试验组 方法一:是以小棉垫盖在穿刺点,护士左手拇指轻盖上面,再用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后,再沿血管纵向按压。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针头对血管壁的划伤,另一方面,由于拇指是沿着血管纵向按压,避免了漏按静脉穿刺点处。这是因为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一般进皮后潜行穿刺入静脉,如果仅按压穿刺皮处,而静脉穿刺点按压不到,一样会形成皮下淤血,并且由于用力按压,使血管出血更快更多,形成更大面积的淤血。试验发现,对照组的大部分皮下淤血就是因为漏按静脉穿刺点引起的。方法二:此法针对特殊患者,不需特殊准备,仅利用输液时盖在针眼处的小棉垫即可,简单易行,不给医护人员及陪护添麻烦,患者也无痛苦。但用此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举手2~3 min内,不能将手放下,也不能在止血后立即用输液侧手握、提、推、拉重物;(2)举手法止血10 min内,勿在同侧扎止血带,否则在静脉压升高时,有出血可能;(3)对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应适当延长举手时间。

    3.3 拔针后按压时间的对比结果 以往常规拔针后,护士嘱患者按压针眼2 min后就可以了。试验发现,按压2 min后针眼处仍有少量渗血,特别是对凝血机制差的患者及老年人,在试验组要求患者按压够5 min后再观察,发现没有渗血。另外,嘱患者在输液拔针1 h内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甩动,尽量抬高患手,用胶布固定1 h后撤去,使针眼完全闭合。

【参考文献】
  1 马玉玲.对门诊输液病人拔针后按压时间及护理效果的研究.实用护理学杂志,2001,17(10):36.


作者单位:102209 北京,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医院

作者: 黄培,王同敏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