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9期

汗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对各种病理性出汗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护理提出了个人所见,为观察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作出努力。观察。护理SuggestionsonobservationandnursingofsweatWEILin。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见汗出,这种出汗可调节自身体温、排泄异物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对各种病理性出汗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护理提出了个人所见,为观察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作出努力。

【关键词】  汗;观察;护理

    Suggestions on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sweat

    WEI Lin.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 of Xiangxi Autonomous Region,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n observation on all kind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logic sweat,and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level.

    [Key words]  sweat;observation;nursing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汗是津液所化,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可见汗出,这种出汗可调节自身体温、排泄异物和平衡酸碱,这属于正常出汗。

    若当汗而无汗,或不当汗出而汗出多,或个别部位出汗多,或汗出的冷热、色泽情况不同均属病理现象,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而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出汗或无汗与人体正气不足和病邪侵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病邪的性质或正气亏损的程度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情况的病理性汗出。所以,通过询问了解患者汗出的异常情况,对判断病邪性质及人体阴阳盛衰有重要意义,从临床护理角度去观察护理病人的汗出情况,应分五个方面去了解患者汗出情况,才能协助医师对汗出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及正确的诊断。

    1  观察汗出部位

    身体的某一部位出汗或无汗都是体内病变的反映,它的病理随着症状的不同有虚实、寒热之分。(1)胸汗,见于心胸部出汗,此时如患者神疲倦息、纳呆食少、心悸失眠,多属心脾两虚;如患者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应属心肾不交。此时应多安慰患者,应嘱患者多用温热毛巾擦去汗水,温热胸部,嘱患者多与他人交谈,分散注意力,减少烦躁,安定心神,再则温热毛巾可以温心阳、安神志,给人以温暖感。(2)手足心汗,手足心微汗出属正常出汗,若伴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诊脉细数,患者手足心汗出较多者为阴经郁热重症所致,若患者手足心汗连绵不断,烦渴冷饮,尿赤便秘,而脉洪数者为阳明热盛所致;若观察患者手足心汗出多,伴头身困重、身热不畅,苔黄腻者,多由中焦湿热郁蒸所造成。(3)半身汗(即指半身出汗,另一半不出汗),有左右之别,上下身之分,出汗部位属正常部位,不出汗的属病变部位,多由风痰或瘀痰,风湿之邪阻滞经络,营卫不得周流,气血失于和利而造成。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属此类病变。半身汗出多见于中风病、瘘症及截瘫患者。(4)头汗,有的人由于阳气旺盛,一进食辛辣、热汤、饮酒或作轻运动就热蒸于上,迫使头汗出,若素体阳气偏盛,则属正常。若兼面赤、烦温、舌光红苔下黄、脉数的属上焦热盛、迫津外泄而出头汗,若兼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苔黄腻属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逼津上越而造成头汗,若头额冷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是由于阴寒内盛,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亡阳之象。

    2  观察无汗

    有汗,定辨虚实,表虚证,由于风性开泄,热性升散,风热袭表,腠理疏松而汗出者,多属外感风邪所致的中风表虚,或为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症。如卫阳素虚,肌表不固,则更易汗出。表实证:因寒性收引,腠理致密,玄府闭塞所致的无汗症,多属外感寒邪所致的伤寒表实证。里热证:若外邪入里,或因其他原因导致里热炽盛,阳气过亢,迫使津液外出而见汗多,常伴发热、口渴等症。里虚证:当汗出时而不出汗,见于久病、里证患者,常因阳气不足、蒸化无力或为津血亏耗,生化乏源所致。

    3  以观察出汗时间定病因

    观察患者经常白日出汗不止,活动之后加甚,可确为自汗,多见于气盛、阳虚证。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为自汗,活动后阳气更伤,故汗出加重。如果患者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应为盗汗,盗汗多见于阴虚内证,或气阴两虚证。因入睡之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阳复归于表,肌表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所以醒后汗止。

    4  以观察患者出汗的状况,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

    绝汗:是指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可导致亡阴或亡阳,又称脱汗。亡阴者,多在病势危重或在高热烦渴,脉细数疾的情况下。见汗出如油,热而粘手者,为亡阴之汗。若病势危重,在身凉肢厥、脉细欲绝的情况下,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者,属亡阳证。战汗: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为战汗。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应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象;若汗出而身热不退,仍有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故《濒湖脉学·四言举要》曰:“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燥,热甚必难。”

    5  观察汗的颜色

    汗出色黄,粘衣着色为其特点,没有病症表现只是背心和两腋部出黄汗属正常。若伴有发热口苦、渴不欲食,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属湿热蒸腾,外阻肌表,内阻肝脾的病理现象。

    6  体会

    在临床护理上首先要区别自汗、盗汗、黄汗、战汗、绝汗的各自特点,给予各自应有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若属自汗,归胃气所司,属阳虚;若属盗汗,归营血所主,属阴虚;战汗属正邪相争之象;绝汗属阴阳相离,腠理发泄而致;战汗、绝汗属重病在身,应当重视。

    凡属病理性出汗,均应当避风寒,汗出之后应及时用毛巾抹干,若汗出多时,应经常换洗衣、被,保持清洁干净。

    房间要保持通风良好,但不宜让风直接吹到患者,室温及患者衣被厚薄要与病症之寒热相适宜。

    在精神上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使患者具有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休养治疗,尤其是对五志过极而病者,精神护理尤为重要。

    做到配餐合理或辨证配餐,食物寒热之性应根据病症不同有选择,以清淡易于消化为主,少食或忌食油腻食物。

    配合针刺,实证可刺大椎穴,刺后拔火罐以泄实热,虚证可重灸大椎、百会、涌泉。

    对脱汗症患者除观察汗量外,还应观神色、察呼吸、数脉搏、测血压,要了解呼吸的快、慢、深、浅,若见鼻异煽动,或张口抬肩,或呼吸气微欲绝,或口唇青紫,除常规给氧外,还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以利气道畅通。数脉搏,掌握脉之快慢,有无结代,脉来是否有根等,若脉大空虚,或脉微绝、细小,多提示心气心血不足,若血脱者,当止血,必要时输血以先救人。查变证,脱汗者常并发尿闭、出血、心悸水肿、喘促等症,病多危重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伴有痰鸣者,宜吸痰;对老年体弱者还要注意定时翻身、拍背,以防褥疮;对脱汗症患者,应积极抢救,并应对其进行特别护理。


作者单位:416000 湖南吉首,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作者: 魏琳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