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应用冬病夏治、透皮吸收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效果、护理体会。方法40例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分别在一、二、三伏天的第一天用生姜片放在肺俞、定喘、肾俞穴位上,将艾柱放在切好的生姜片上,将艾柱点燃刺激穴位,通过经络将穴位的膏药吸收而传入肺部治疗过敏性鼻炎。结果40例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应用冬病夏治、透皮吸收法治疗过敏鼻炎的方法、效果、护理体会。方法 40例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分别在一、二、三伏天的第一天用生姜片放在肺俞、定喘、肾俞穴位上,将艾柱放在切好的生姜片上,将艾柱点燃刺激穴位,通过经络将穴位的膏药吸收而传入肺部治疗过敏性鼻炎。结果 40例患者显效14例,占35%,有效28例,占7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其中4例未坚持第二疗程,2例未坚持第三疗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体会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群发病率为10%~50%,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2003~2006年,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耳鼻喉学》相关标准规定。(1)病史:有变态反应原诱发症状,家族变态反应史;(2)临床表现:季节性强,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症状具体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频繁地打喷嚏,呼吸不畅,严重者眼结膜充血;(3)病程:长年发病,病程至少1年,年发病月数3~6个月或1日内发病时间累积超过1 h;(4)鼻腔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5)实验室检查:鼻腔分泌物嗜酸粒细胞,细胞涂片阳性,有条件者可做变态反应试验。

    1.2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16~50岁,平均35岁,病程1~6年,放弃治疗6例。

    1.3 中医辨证 本病主要为肺气虚,正不抵邪,以致风邪外侵,肺气失宜,所以出现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治疗 中医方面,我科近年主要运用冬病夏治法,具体介绍如下。

    2.1.1 治疗时间 最佳时间以夏季入伏后每伏第一天,如2006年7月20日为一伏第一天,2006年7月30日为二伏第一天,2006年8月9日为三伏第一天,此三日治疗为最佳。除此,三伏任何一天都可以治疗。疗程一共3次(做3次即可)。表1 症状程度

    2.1.2 用物准备 选个头大新鲜生姜数块,切成厚约0.5 cm,直径最小应大于1 cm(越大越好,宜于放稳艾柱)、且针头扎约10个针眼,针眼以扎透为宜,分布均匀,自制艾柱(艾柱呈圆锥体、宝塔形)椎底直径约1 cm左右,蚊香1支。

    2.1.3 具体操作方法 嘱患者俯卧位,露出后背,将切好的生姜片依次对称置于患者脊椎外两侧2 cm的肺俞、定喘、肾俞(穴位是两侧对称)共6片,将艾柱依次置于生姜片,用香燃完,弃去艾灰,重新放上艾柱再灸,共3次,如患者感觉皮肤发烫,则将姜片与艾柱一起移开,来回更换位置,程度以患者能耐接受为宜,重灸室外毕,在穴位贴上自制膏药(膏药以扶正祛邪为主),以保持3天为佳。

    2.1.4 口服汤剂 口服中药以温肺益气,祛风扶正散寒为主。方剂如下:急性发作时,可加辛夷花6 g,白芷10 g;喷嚏多加地龙10 g,全虫6 g;若神乏气短,四肢倦困,纳差,大便稀溏,可用人参15 g,黄芪30 g;若畏风怕冷,四肢不温,或腰膝酸软,夜尿多可加熟地30 g,山药15 g,山萸肉12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临床应用: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加减药物、药量。

    2.2 西医治疗 局部可用激光治疗,以改善鼻腔通气,同时采用抗过敏治疗,可辅以维生素C,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3 治疗效果

    3.1 以疗程为标准 坚持1个疗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33例。坚持2个疗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3例(4例未坚持第二疗程)。坚持3个疗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2例(2例未坚持第三疗程)。观察上述疗效,笔者认为疗程较长,坚持治疗效果越明显,每坚持1个疗程需1年。

    3.2 症状程度 见表1。以上述为标准,治疗结束时,有30例患者达到二级,10例达到一级,患者均反映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减轻,发病间隔时间延长,疗程越长效果越明显。

    4 护理

    4.1 宣教 确定时间,提前通知患者,向患者介绍此方法的优点(无副作用、简单易行)、注意事项,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告诉患者煎药的方法,服用方法,服中药时应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4.2 环境 环境通风良好,但不宜过度,以免患者受凉,注意安全。

    4.3 熏蒸护理 熏蒸过程中,不得离开患者,动作轻、慢,以免烫伤患者。贴膏药时注意固定牢固,以免早早脱离,影响疗效。告诉患者如皮肤发痒、起疱,避免抓搔,防止感染。

    4.4 物品准备 用物准备充足,符合标准,以免影响治疗,影响疗效。

    5 讨论

    过敏性鼻炎多见于中青年,约80%患者40岁以前发病,约2/3患者有遗传史或过敏史。肺气虚,卫表不固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则风邪易乘虚而入,则鼻痒、喷嚏,气不摄津则流清涕,风寒水湿、内外邪阻、肺气失宣则鼻塞。因此,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文编辑:李 敏)


作者单位:750004 宁夏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作者: 潘文娇,程清琳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