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9期

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与防护的调查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类型及发生频率,以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统计我科2005年及2006年分娩产妇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的职业损害,按表格分类登记,将2005年设为对照组,2006年设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予以干预,然后对照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类型及发生频率,以及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统计我科2005年及2006年分娩产妇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的职业损害,按表格分类登记,将2005年设为对照组,2006年设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予以干预,然后对照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主要表现为针刺伤,生理、心理损害及血液、体液污染,在防范措施干预后,血液、体液污染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是可以防范的。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损害 防范措施

    职业损害是近几年来护理管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中[1]。助产士是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助产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是产妇极具传染性的血液、体液,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职业危害。国外有研究显示,在最具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2]。目前,我国各种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为60%[3],艾滋病的流行也进入快速增长期[4]。在县级综合医院所接待的产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行正规产前检查而急诊入院分娩的,其在助产过程中更具有潜在的职业损害威胁,值得高度重视和加强防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05年至2006年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阴道分娩共计947例,其中2005年阴道分娩485例,2006年462例。将2005年设为对照组,2006年设为试验组。见表1。试验组给予相应的防护措施加以干预。表1  2005~2006年阴道分娩统计

    1.2  方法  自行设计的“职业损害登记表”其内容为:日期、产妇姓名、住院号、产妇检验结果、职业损害类型、部位、污染物、程序、何种状况下产生、操作者签名。该登记表由每位助产士在每次助产完毕后据实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5年至2006年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分类与统计见表2。

    3  讨论

    3.1  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与分类  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原因主要是助产士自身的原因,如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等。现仅将损害类型试作浅析,主要分为三类。表2  2005~2006年助产士职业损害的分类与统计

    3.1.1  针刺伤  针刺伤在助产士职业损害中危害最大,针刺伤时,只需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害者感染[5],因被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几率为1.8%[6]。国外报道,在普外、妇产科、心胸外科的针刺伤大部分由手术缝合针引起,其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是妇产科[7]。分娩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产妇有产道损伤,需要缝合,助产士被缝合针刺伤常有发生。

    3.1.2  生理、心理损害  针刺伤造成的另一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尤其是HIV阳性的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或划伤,多数受害者都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焦虑及悲观情绪,而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准确也会加重医务人员负担。另一方面,在助产过程中,助产士受操作台和体位限制,长时间保持腰椎前屈状态,造成体位呆板、不适;在阴道助产时(产钳、胎头吸引器、臀牵引)手及手臂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用力,过后会感觉手臂麻木和肌肉酸痛;长时间的站立姿态也会引起疲劳、腰胀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生理损害。连续接台或处理难产、产时大出血、抢救新生儿窒息等,精神会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常出现明显的生理、心理疲劳,一旦助产过程完毕,助产士会有一种近虚脱的感觉。李小妹等[8]研究证明,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之间有相关性。

    3.1.3  血液、体液污染  迄今已证实具有传染的血源性病原体达50余种[9]。助产时,助产士与产妇近距离接触,产妇具有传染性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常常溅到助产士的头、面部造成污染;胎儿娩出30 min后[10],胎盘无剥离征象,采取其他措施无效,必须行人工剥离胎盘或胎盘娩出欠完整者,须行清宫术时,助产士的手及部分手臂须伸入宫腔操作,衣袖常被血液浸透而污染手及手臂皮肤;当新生儿窒息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助产士嘴唇易被污染;手套破溃未及时更换,手易被污染;产时大出血,忙于紧急处理而疏于防护被污染;清理台面布类时,常被流淌的血液羊水等污染腿、脚;清洗器械时,被溅起的水珠污染等。

    3.2  职业损害的发生频率  在三类职业损害中,以血液、体液污染发生频率最高,平均总损害率为26.82%,对照组高达41.20%,依次为生理、心理损害5.15%,针刺伤3.50%;试验组职业损害频率排序同对照组,依次为11.68%、1.94%和1.08%。这提示助产职业的特殊性。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对试验组给予防护干预,除了血液、体液污染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外,生理、心理损害及针刺伤频率虽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主要防护措施

    3.3.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意识,健全建立相关的防护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不断培养和训练职业防护习惯,争取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点。

    3.3.2  针刺伤的防护  (1)对宫颈阴道撕裂缝合,配备助手上台协助;常备阴道拉勾,暴露缝合部位,弃用双手暴露法。(2)废除羊肠线,改用带缝合针、可吸收的外科缝线,避免穿针引线时刺伤手指。(3)备用多型号的手套,让助产士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套。(4)接生完毕清理时,先处理缝合针后清理其他物品,缝针一次性使用,放入专用的锐器处理容器内。(5)缝合时常规使用局麻药,对极不配合的产妇,缝合前适当使用镇静剂。(6)以老带新,加强对年轻助产士的业务培训。

    3.3.3  生理、心理损害的防护  (1)助产士平时应注意身体素质的锻炼,坚持每年两次的自身体格检查,做好预防接种,孕期调离工作岗位。(2)不连续接台接生,不带情绪上台,以缓解心理、生理压力。(3)紧急情况要冷静不慌乱。(4)产房内的急救药品、器械;用后随时补充,定期检查,以应对紧急情况。

    3.3.4  血液、体液污染的防护  (1)实施一对一陪伴分娩制度,充分了解产妇产前检查、检验情况并评估胎儿状况,对急诊入院分娩的产妇或未做产前检查、检验的产妇,视同感染产妇对待处置。(2)产房配备防护眼罩,制作宽大加厚的棉布口罩。(3)接生洗手前,带好眼罩、口罩,穿洗手衣裤,不允许穿裙子、穿拖鞋接生,一律穿护士鞋外加一次性塑料鞋套,助产士手及手臂有伤口者不上台接生,穿手术衣前手臂戴上由一次性无菌中单制作的简易袖套,并用无菌敷贴胶布固定,防手臂污染。(4)新生儿清理呼吸道,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和专用的吸引器,必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注意擦干净新生儿的口鼻部位及周身,局部盖双层纱布后进行。(5)人工剥离胎盘和清宫术时,带双层手套,加穿一件一次性手术衣,胎盘娩出时用量盘(容量1 500~2 000 ml)接好,尽量不使血液流到台面上。(6)接生所用器械先放入有盖篓内冲洗2~3 min,待表面血液冲洗干净后,再在水中刷洗关节部位的污垢,不要将器械拿出水面刷洗,防止水珠污染。

    4  小结

    助产过程中助产士职业损害是可以防范的。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十分重要。我们十分赞成,从提高防护意识,增强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三方面着手[11],以保障助产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蒋红,吕海燕,杨晓莉.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和行为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5,12(40):947.

2 Beltxami EM,Williams IT,Shapiro CN,et al.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born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Occup Med,1997,47(6):357-360.

3 曹明霞.血液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护士进修杂志,1999,14:51-52.

4 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14:51-58.

5 徐秀华.临床医学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6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7 Tokaws JI,Bell DM.Percutaneous injurie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JAMA,1992,267(21):2899-2904.

8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5(11):645-649.

9 Tarantola A.Les risques infectieux apres expostition professionnelle aux liqides biologiques.Hygienes,2003,42:1497-1512.

10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

11 周晓荣.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2,16(8):446.


作者单位:415900 湖南汉寿,汉寿县人民医院

作者: 罗先美 刘群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