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3期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患者的心理干预与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与转归,本护理小组发现对外科患者在其术前术后及转归中应用心理护理,对促进排气,伤口愈合,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本护理小组开始对我科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14例膀胱肿瘤患者在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广泛用于疾病的预防与转归,本护理小组发现对外科患者在其术前术后及转归中应用心理护理,对促进排气,伤口愈合,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有显著作用。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本护理小组开始对我科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的14例膀胱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心理护理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1993年Fisch等在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低压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1]。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对肠管扰动小,术后尿控、排空满意,且手术适应证相对较广的特点。故越来越多的为泌尿外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但尿流改道术的创面较大,对机体打击亦大,且术后留置引流管较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均是大考验,护理难度亦随之增大。我院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47例,从2003年5月始,我们开始对此类术式共14例的患者加以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我们完成47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63岁(51~75岁)。术后禁食并给予白蛋白、静脉高营养7~10天,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肛管各1枚,输尿管支架管与盆腔引流管各2枚。其中,2003年5月之前完成33例,之后完成14例,我们对此14例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2  术前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做任何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开展一切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并与之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运用语言技巧,微笑服务,向患者传达希望,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态接受术前的各种准备及治疗。

    2.2  手术相关知识讲解  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相关信息,包括麻醉方法、手术过程,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的设备、现代化仪器,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手术室护士等,向患者说明麻醉与术中必要的配合等,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态接受术前的各种准备及治疗。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启动社会支持系统  肿瘤患者尤其是术后复发的患者,其家属在经济及精神等方面重复受创,他们也同样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慰及鼓励。因此对他们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有家属的积极有效参与,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及亲人的力量,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的工作便会事半功倍。

    2.4  充分利用现有成功病例  我们是专科病房,相似的病例会经常出现,相似的病痛,会使他们有许多的共同话题,医护人员要有选择的筛选成功病例,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患患关系,患患之间信心的传递,热情的鼓励,会对医疗工作起到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2.5  因人而异针对性心理辅导  及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比如信仰、文化程度等,并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我们及时参考及护护沟通。向其亲人、朋友了解其性格特征、爱好等,针对性制定心理辅导计划,根据其喜好可以适当给予音乐疗法等辅助手段,舒缓身心,起到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的积极作用。

    2.6  学习心理知识自我提高  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不是简简单单的聊天、说话那么简单,医护人员要及时充电,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做到专业化心理辅导,提高患者对我们的信心和专业程度的认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7  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医护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讲解病情、治疗原则,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解除疑虑并能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有利于护患沟通。

    3  术后心理护理

    由于膀胱全切患者生存的代价是身体完整性受损,患者大多接受不了这残酷的事实,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同样要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

    3.1  身心并治双管齐下  疼痛是患者在术后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介绍有关疼痛的知识,说明疼痛的原因,使患者在心理上对疼痛有一定的认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同情,这样,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辅导,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改变观念  鼓励其面对现实  虽然术前我们已进行了充分的心理护理,但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患者还是有些难以接受。针对患者自我完整性受损这一心理现象,我科应用萧氏[2](Shontz,1965)身体残障者的心理调适5时期:休克期、认知期、防卫性退却期或否认期、承受期、适应期。在手术前后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持续性的关怀,在良好护患关系下,适时运用交流技巧,帮助患者接受自我完整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在表示同情与理解的同时,告知其手术的利弊,使其明白尽管自我完整受损但与生存相比还是值得的,鼓励并引导患者接受事实。

    3.3  术后实践指导,改变其不良认知  根据术后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向患者耐心解释尿流改道后的排尿方式,使患者尽快适应,利于恢复。我们及时启发帮助患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自我护理。尿流改道后自我护理尤为重要。待患者能自理后,耐心教会患者自己操作,患者应在我们的指导帮助下,完成自我护理的活动,有助于患者的自尊、自强及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为身体康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自我护理及心理调整,患者实现了自我,恢复了自信。4  结果

    以2003年5月为界,就此类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表1)。表1  两组患者排气及住院时间分析结果 注:*P<0.05

    5  体会

    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我们的观察结果也表明,在施加心理护理的前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存在着差异,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因此,护士应不放过任何一个接触患者的机会,心理护理也应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以连续、交叉、互补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上,应配合患者的心理演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决不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接受事实,应付事实的目的。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心情舒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使病程缩短,生存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我们也达到了身心兼治的目标,并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及好评。

【参考文献】
  1 Fisch M,Wammack R,Muller CS,et al.The Maniz pouch Ⅱ(sigma rectum pouch).J Urol,1993,149:236-258.

2 胡顺江.康复医学与护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3-24.


作者单位:130021 吉林吉林,吉林大学第三医院

作者: 杨素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