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3期

静脉输液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输液。固定法静脉输液在临床中是最常见且为人们熟悉的一项治疗方法。针头固定对输液过程的成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针头固定均采用针柄右侧固定法,笔者对我科2008年4~6月的部分静脉输液患者进行了针柄左侧固定法与右侧固定法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输液;针柄;固定法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是最常见且为人们熟悉的一项治疗方法。针头固定对输液过程的成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针头固定均采用针柄右侧固定法,笔者对我科2008年4~6月的部分静脉输液患者进行了针柄左侧固定法与右侧固定法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300例静脉输液患者,年龄15~73岁,平均42.3岁。将患者分2组,试验组150例,男72例,女78例;对照组150例,男73例,女77例。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300例患者中使用氯化钾、甘露醇等高渗刺激性药物者共108例,试验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采用前臂静脉穿刺,均选用7#静脉注射钢针,在选好的静脉穿刺点上方约4~10 cm处扎压脉带,常规以0.5%碘伏棉签螺旋式由内到外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大于5 cm区域,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试验组采用针柄左侧固定,即穿刺针进入静脉后轻轻旋转针柄[1]至左侧,以输液贴(现在临床普遍使用三条胶带一片的透气性输液贴)一条与针头垂直一字型固定针柄,再用中心带护垫的一条一字型固定于穿刺针眼部位,最后一条将针头软管绕一圈或S型固定于穿刺左侧或右侧,避开针头及血管走向前方[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失败(重新穿刺及中断均为输液失败)情况  见表1。结果显示,两种固定法对输液的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108例高渗刺激性药物使用产生疼痛的情况  见表2。疼痛分轻中重三级,轻者稍有疼痛,不影响患者言行;中度者疼痛较甚,但可耐受;重度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必须医护人员处理。观察中对照组疼痛剧烈者经过调整为针柄左侧固定,疼痛均有明显减轻或缓解。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产生疼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者输液失败情况比较表2  两组患者使用高渗刺激性药物产生疼痛情况  (例)注:χ2=8.96,P<0.05

    3  讨论

    (1)操作者常规右手执针,穿刺后针柄在右侧,采用针柄右侧固定直接简单,所以传统中多采用此种方法固定针头。针柄右侧固定法,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图1)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将针尾部垫起时,尤其是遇上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形成肿胀疼痛。而针柄左侧固定时,针头与血管之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图2),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当然,当患者不懂得制动保护,外力作用过大,锋利的针头势必刺破血管,造成输液失败。(2)根据液体流变学,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由于针梗及针尖斜背面的阻挡,往往使血流形成旋涡,

      通过针尖斜面的血流速度减慢,造成药液不易被及时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壁的血药浓度增大,使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增加,形成疼痛;而针炳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2]。

    综上所述,针柄左侧固定法较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屈广花.输液疼痛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77.

2 刘秀琴,朱琪华,江丽华.成人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的改进.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2):1148.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南昌市江纺医院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