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干预。结果32例患者均树立了康复信心,掌握康复护理和训练技巧,病员满意度调查达100%。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积极康复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参与康复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均树立了康复信心,掌握康复护理和训练技巧,病员满意度调查达100%。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积极康复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参与康复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疗效、恢复功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脊髓损伤;心理干预;护理

随着急性创伤患者的逐渐增多,因脊髓损伤造成截瘫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截瘫患者由于严重创伤造成躯体相应生理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如自卑感、悲观失望甚至厌世轻生[1]。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2005年6月至2007年9月对3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积极强化心理干预,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9~58岁,平均33.8岁。脊髓损伤水平:颈段3例,胸段15例,腰段14例,其中颈胸段合并损伤1例,胸腰段合并损伤7例。

    2  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

    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疼痛和瘫痪的刺激使患者遭受了身体损伤和精神损伤的双重打击,陷入孤立无援、生命垂危的两难境遇,患者经历着从紧张、恐惧到濒死状态的特殊心理体验,大多数患者不能适应患者角色。由于创伤来得突然,患者缺少心理准备,放不下患病前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对于疾病的预后和康复、病后的生活、工作、经济问题和社会适应等均有所思虑,对病情控制和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都起着负面影响。

    3  确立护理问题

    护理人员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肢体功能的丧失使患者严重存在着环境陌生、自我形象紊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功能康复知识缺乏等护理问题。患者多为焦虑不安,提出许多问题,并对医护人员寄托无限希望,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支持。患者处于极度悲观、失望中,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护理人员应利用亲人、家庭及患者对生命的渴望,调动患者的潜在力量,使患者认识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豁达的人生观,对肢体功能的康复充满信心。

    4  实施护理措施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活动,在实施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重视心理疗法并适时应用心理干预技术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4.1  合理的体位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每日平均卧床时间明显增加,而卧床时的正确体位和体位变换对预防压疮、预防肢体挛缩和畸形、减少痉挛和保持关节活动度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不论是仰卧位,还是侧卧位,均应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上肢用软枕支撑稍高于肩部水平,避免肩关节内收,肘关节稍屈曲旋后位,腕关节微背屈,瘫痪下肢防止髋关节外旋,双侧大腿外侧用软枕垫起,膝关节稍屈曲,膝下用小软枕支撑,踝关节保护脊屈位,要注意在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经过的骨性组织部位不要受压,观察其皮肤的颜色,仰卧位与侧卧位相互交换,每2~3 h翻身1次。

    4.2  适度的活动  脊髓损伤患者除注意合理的体位外,还要注意预防患者各关节的僵硬变形、肌肉萎缩,康复护理早期既要保持各关节功能位,还要做一些适度的被动运动。对于四肢瘫痪患者来说在舒适仰卧体位下,对其双上肢肩关节上举180°范围内适度被动运动,双上肢肩关节外展90°范围内适度被动运动,肘关节屈曲90°范围内活动,做屈伸被动运动,腕关节在90°范围内活动,双手做抓握被动运动,防止早期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在90°范围内做屈伸被动活动,踝关节做适度屈伸被动活动,防止足下垂,每天1次,1次10 min左右。

    4.3  心理干预

    4.3.1  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患者损伤后,患者及其家属均处于极度悲伤状态,并为其病情、预后、治疗经费筹备等因素而变得烦躁不安、悲观、消极。此时应选择适当时机开导、安慰、鼓励家属使其看到患者病情好转的方面,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并指导其家属学一些简单的康复护理知识,并为患者做一些被动运动,调动患者家属的积极性,使患者得到安慰和鼓励,为今后的进一步康复治疗打好基础。

    4.3.2  患者心理指导  患者损伤后常处于悲伤、悔恨、绝望中,我们在关心、同情他们的同时,要在心理上给予帮助,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语言和相关的心理知识开导他们,使他们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不断观察和了解患者,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病情,逐渐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并能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并能为自己制定适度的康复计划。

    4.3.3  护患交流  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要心神专注,双方保持使人舒适的姿势和距离,保持目光的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并适时给予权威性支持,使患者增强抵御能力,进而适应环境,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疏导,以消除对瘫痪问题的敏感,有时还可以通过“发泄”或“公开讨论”把心中的不满、委屈等讲出来,使焦虑情绪得以缓解或消除。

    4.3.4  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病情的康复,护士还可以鼓励患者阅读一些轻松有益的书籍,以消除长期卧床带来的苦恼,并积极指导患者早期锻炼,使患者对今后的康复充满信心。应从患者的心理需要制定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患者心理和生活上得到满足。恢复期患者最担心功能恢复效果,如能否像以前那样工作、学习、生活,周围同志家庭能否接受他等,所以要争取家属、单位的配合,关怀体贴,使患者知道在家中和社会上的重要性。并引导患者忘掉病痛,恢复自我,培养患者的适应能力,改变不良心理状态,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苦恼,帮助他们树立从新站起来的信心。

    5  评价与干预效果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治疗中对患者适时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其实质就是从心理、社会因素着手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康复。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及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可缓冲他们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走出自身的误区,正视疾病。本组32例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均对功能康复、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能与社会和谐的融为一体,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达100%。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10-715.

2 关骅.临床康复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4.


作者单位:四川富顺,富顺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