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1期

基层综合医院护理工作现状及护理管理的思考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分析基层综合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岗位人力配备不足,护士权益未得到保障,分工不合理,观念落后,竞争意识差。提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增加培训投入,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护理工作的定位和护理人才角色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分析基层综合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岗位人力配备不足,护士权益未得到保障,分工不合理,观念落后,竞争意识差;提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增加培训投入,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护理工作的定位和护理人才角色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  基层综合医院;现状;护理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对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基层综合医院护士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致使护理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立足当前,瞄准前沿,尽快赶上护理先进水平,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护理管理的一些思考。

    1  基层综合医院护理工作现状

    1.1  护理岗位人力配备不足,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缺乏对护士的保障,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护理队伍人员压缩,护士正常的节假日休息因人力不足而不能保证,据了解某医院护士全年节假日、星期天未休息的时间累计达50多天,护士必要的工作设施、防护裤、护士鞋因医院领导认为“可配可不配”而得不到保障;二是护士准入的依法管理不严,未经正规护理专业培训的人员,因某种“特殊关系”而进入护理队伍,造成本来紧缺的护理人员无法正常排班;三是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由于医院发展的曲折,护理队伍人员年龄老化,某县级二甲医院开放病床275张,全院护士共计95人,其中50岁以上的19人,40~50岁的36人,30~40岁的21人,30岁以下的19人,平均38.7岁,年龄大的护士因体力和视力下降,从事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受限,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四是医院用人机制中护理部控制作用受限,护理人才储备长期不足,结构没有形成梯队,缺乏对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

    1.2  护士岗位缺编,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由于护理人员紧张,护士只能完成日常工作和一些必要的护理操作,有些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生活护理落实差,大量的生活护理依赖于患者的家属,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需要、主动为患者服务,健康教育的时间极其有限,护理工作量大、人员不足,造成护士为完成工作只能简化操作程序,为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和引发护理(纠纷)差错事故埋下隐患。

    1.3  分工不合理,分配制度未体现岗位的风险责任  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分工不细致,使用无层次,后勤保障不到位,常使护理人员无所适从,护理人员从事大量的非护理工作,如科室电脑计费、患者欠费清收、一日清单打印发放、住院患者治疗药物领取、输液液体搬运、出入院患者被服的收发等都由护士来承担,因而使护士常常怀疑自己专业的技术性。长期以来,不同的护理岗位存在着忙闲不均,不同专业的科室风险责任大小不同,分配中未将岗位风险纳入分配;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护士承担同样的工作等。因此,不能调动护理人才的积极性,一些护士想方设法要到风险责任相对小的、工作相对轻松的护理岗位,有的甚至放弃护理专业转岗从事行政后勤工作。

    1.4  观念落后,竞争意识差  医院领导重医轻护的思想导致护理人员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再加上医院管理机制的滞后,致使部分护理人员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思想根深蒂固,只停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等教育的知识水平上吃老本,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优势,服务意识差。大部分护理管理者是从基层护士中选拔上来的,从职业护士到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导致护理管理往往凭借个人经历和经验进行管理,管理方式、方法未能体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不能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和护理信息的转化利用等,直接影响着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全过程。

    2  基层综合医院护理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措施,深化整体护理的保证[1]。要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应该得到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因此,管理工作要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原则[2],改变医院现行的经营模式与运作体制,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流通渠道,创造公平环境,实行定编定岗、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实行离岗待退制度,副高级以下职称的女性,年满50岁可提前离岗待退或转岗,拟定全院护理人员编制,面向护理专业学校进行招聘,充实护理队伍,使护理人才队伍年轻化,对聘用护士采取竞争淘汰机制,进行综合考核末名淘汰管理,根据科室工作量,设置护理岗位,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量的增减及需要,随时增减护理岗位,既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又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护理人员创造一种宽松、合适的工作环境,使她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以收到最满意的服务效果。

    2.2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人的素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人才是宝贵的资源,重视优化护理人才的培养,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从满足患者需求出发,兼顾医院、科室和专业要求,当好领导的参谋,争取领导的重视,加大培养经费的投入,按职称、级别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为她们搭建一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队伍,这是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的基础,并做到人才的选拔、使用、培养、提高和管理一体化。

    2.3  更新思想,适应改革,迎接挑战  为了使护理队伍保持进取的活力,应打破传统上将护理工作置于从属于医疗的位置和将护士职责限定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重新认识护理工作的定位和护理人才角色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作用,改革不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打破吃大锅饭的思想,按岗定酬,本着向高风险、责任大的岗位倾斜的分配原则,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克服“无过即功”的陈腐思想,树立“无功即过”的新思想,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思想的教育,正确引导她们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自重、自强、自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切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临床工作的需要相适应。

    2.4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高质量的护理对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护理管理体制是发挥高效护理质量的保证,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借鉴先进护理管理经验,建立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制定规范和完备的质量控制检查标准和计划,严格按计划、按标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室反馈,提出持续改进措施,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制度的建立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新的制度由大家充分讨论制定,达到共同遵守并自觉接受处罚的良性运行状态[3],使一些关键性制度、核心制度,人人熟悉,人人掌握,使护理服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总之,基层综合医院受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存在着设备不够配套、人才成长较慢,制度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立足本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是涉及医院整体健康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姚蕴伍,黄丽华,胡斌春.整体护理发展迟缓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1-112.

2 牛小林,黄茂辉.迈向21世纪医护理管理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4.

3 熊永芳.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管理的思考.护理学杂志,2008,23(1):56.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441600 湖北,保康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