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7期

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护理部每月对家庭病床医疗废物处置定期督查及患者和家属反馈意见的汇总。结果医护人员能做到安全处置、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处置方法等有诸多薄弱环节。结论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使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护理部每月对家庭病床医疗废物处置定期督查及患者和家属反馈意见的汇总。结果 医护人员能做到安全处置、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患者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处置方法等有诸多薄弱环节。结论 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使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达到规范化要求。

【关键词】  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对策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险性的废物[1]。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和城市人口趋向老龄化,家庭病床的需求正逐渐扩大,家庭病床在医疗保健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何安全处置不容忽视。现将我院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综述如下。

  1 医疗废物分类、特征及危害性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为五类[2],家庭病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为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敷料、一次性针筒、输液器等感染性废物和注射针头、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医疗废物是一类特殊的医疗垃圾[3],包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乃至数百倍,具有很强的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的危害,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其列为1号危险废物[4]。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因子,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直接进入人体,造成疾病传播和影响健康危害。注射针头等损伤性废物如处理不当,特别是被儿童接触后,容易刺伤人体,造成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危险;此外,医疗废物容易变质发臭,是蚊蝇的孳生场所,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蝇媒介传播疾病,若处理不当,必将引起二次传染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2 存在问题

  2.1 患者及家属 家庭病床的患者以年老体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居多,家庭看护人员不固定,大多为轮流看护或保姆看护。由于看护人员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和理解能力差异很大,这给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时宣传和指导医疗废物如何管理带来了困难,往往产生看护人员交接班时仅仅嘱咐病情观察、饮食起居,忽略了医疗废物需回收的问题,难免发生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2.2 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即时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做到规范处置、及时回收,对后期产生的医疗废物仅告知家属如何妥善保管,而未告知混入生活垃圾中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患者及家属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显然存在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指导缺乏力度和深度。此外,我院目前的人力资源情况无法做到对后期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回收和统一处理。

  2.3 安全隐患 个别患者及家属将医疗废物作为生活垃圾处置存在污染环境的隐患;放置不妥则存在被锐器刺伤的隐患;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携带医疗废物走家串户,手卫生和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路途中一旦发生意外引起医疗废物扩散、泄漏存在污染环境的隐患。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强化工作责任心 加强对医护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医疗废物处置操作常规的培训,增强依法行医的意识,使医务人员真正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提高自觉性,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树立“慎独”精神,自觉执行规范操作,将预防疾病传播、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导思想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把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3.2 加强患者和陪护人员宣教,共同参与管理 陪护人员流动性大给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环境的污染,必须做好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医护人员在上门服务中要充分发挥职业特点作用,把握契机,积极宣传有关医疗废物处置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一项管理工作,讲解它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强调安全处置的重要性,并有效指导和示范家庭中如何安全处置。另外,发放宣传资料供患者及家属人员变换时可阅读参考,内容要通俗易懂、明确目的和意义、指导在处置过程中被针头刺伤后如何正确处理的方法。通过广泛宣传,努力使患者与陪护人员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医疗废物扩散的危害性,并能主动地配合家庭病床医护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3.3 注重细节,加强实际工作的管理与督查 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管理要经过使用、产生、回收、交接的多环节过程,有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交接人员共同参与。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和人员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首先,硬件上各项设施配备到位,如不同规格的指定包装袋、携带方便的防渗漏、防刺破硬质盛器、快速手消毒液,软件上注重制度的实施过程,如一次性医疗用品领用登记、医疗废物回收登记、交接登记、盛器消毒工作等,护理部每月开展不定期督查,并跟踪督查到病家听取反馈意见,注重每一个环节过程,将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4 小结

  家庭病床分布在辖区居民中,有着最广泛最直接的接触,加强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

  2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10月10日.

  3 张风云.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管理规则.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66-67.

  4 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

  5 刘素球,菜尤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7.

  (本文编辑:丁 平)


作者单位:200083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 唐月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