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9期

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孕产妇,早产。心理护理早产是指妊娠大于28周小于37周终止者,其发生率为5%~15%,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早产而引发的孕产妇心理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孕产妇,早产;心理护理

早产是指妊娠大于28周小于37周终止者,其发生率为5%~15%,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早产而引发的孕产妇心理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现将2008年4月至10月我院130例早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10月入住我院并发生早产的产妇130例,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7岁。单胎112例,双胎18例;初产妇106例,经产妇24例(其中瘢痕子宫9例);子痫前期11例,胎盘前置状态12例,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9例,胎位不正6例(臀位5例,横位1例)。分娩方式:顺产34例,剖宫产96例。

  1.2 早产孕周及新生儿情况 见表1。表1 早产孕周及新生儿情况

  2 心理护理

  2.1 早产孕产妇产前一般心理护理 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恐惧、焦虑、紧张、忧郁;对产痛的顾虑;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盼望尽快顺利结

  束分娩[2]。而早产产妇与普通足月产妇相比,除了担心能否顺利完成分娩过程以外,更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健康,出生后能否存活。情绪变化幅度大。我们给予的护理措施:(1)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使她们尽快熟悉并适应新的环境。(2)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产妇以安全感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取得产妇的信任与配合。(3)主动与产妇交流,鼓励其表达心中的感受,了解其心理需求。(4)做好健康教育,耐心解答她们提出的疑问。终止妊娠时,我们会有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在场,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和评估,预防和积极治疗新生儿并发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降低早产儿病死率。(5)在关注产妇躯体及胎儿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妇配偶的亲情对其心理舒适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挖掘产妇家庭及配偶的亲情支持,这将大大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度,增强信心,消除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以利于完成分娩或手术过程。告知产妇早产儿的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孕周`新生儿体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出生后提供的治疗和护理[3]。与正确选择终止妊娠时间相比,加强早产儿出生后的治疗和护理同样重要。

  2.2 对孕周较小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28~34+6周的孕产妇69例。这部分孕产妇由于孕周小,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低,死亡率高(本孕周段69例早产儿死亡6例,占14.50%)。即使早产儿存活,也大多转新生儿监护室抢救或较长时间治疗,并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这部分产妇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恐惧,害怕新生儿死亡;(2)预感性悲哀,担心胎儿, 新生儿预后不良;(3)悲伤,失去孩子;(4)无助感:不能照顾孩子;(5)母乳喂养中断及分离性焦虑:母婴分离;(6)家庭应对无效: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家庭经济拮据。我们给予的护理措施:(1)合理安排床位,将产妇转入非母婴同室病室,减少不良刺激;(2)给予心理治疗与教育性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护理,主动安慰产妇,鼓励其倾诉并表示同情和理解,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解释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必要性,让产妇接受既有的事实;(3)加强沟通,满足产妇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5],尽量多地提供其孩子的信息,主动与新生儿监护室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产妇反馈,条件允许时可推送产妇去探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信心。(4)乳房护理:对新生儿预后不佳或已死亡的产妇予及时回乳,避免乳房肿胀给产妇带来躯体的不适及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其思念自己的孩子。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指导正确的挤奶方法并收集乳汁送往新生儿监护室喂养新生儿;说明母乳对新生儿和自身的好处及维持母乳分泌的方法。

  2.3 对有妊娠合并症的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中妊娠合并疾病的孕产妇有:子痫前期11例,胎盘前置状态1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9例。这部分孕产妇的主要心理问题有:(1)恐惧:害怕疾病威胁自身及胎儿生命;(2)自责:因为自身疾病需提前终止妊娠而影响孩子生存。我们给予的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孕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变化及胎动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2)积极治疗合并疾病,监控疾病发展动态,用正面积极的信息,鼓励孕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期待良好的结果。(3)帮助产妇挖掘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孕产妇很在意家人与朋友陪伴与支持[6]。在做好与产妇沟通的同时做好产妇家属、朋友的思想工作,使之正确面对疾病与早产可能出现的不良预后,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为孕产妇提供心理支持。

  3 体会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心理因素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相辅相成。尤其是早产产妇情绪非常紧张,心理状态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做好心理护理,及时解决她们精神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才能利于产妇顺利完成这一生理过程。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防治早产才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 郝红雁,刘伟慧.对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1850.

  2 张翠云.高龄初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09,4:183.

  3 张玲玲,张磊.医源性早产196例分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5):403.

  4 杨索琴,卢晓艳.浅析高龄初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9,7:541.

  5 李雪梅.母婴分离产妇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6):854-855.

  6 袁秀珍,曹桂萍.孕产妇住院分娩期心理舒适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8(10):370.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610072 四川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

作者: 李仁芳,尹琼英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