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6期

关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问题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探讨关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原因及相关知识。【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相关知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e,ICU)原称加强医疗病房,习惯上称ICU。目前中国大中型医院都设置了不同规模和功能的ICU,ICU是危重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先进监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探讨关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原因及相关知识。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现状和发展;相关知识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e,ICU)原称加强医疗病房,习惯上称ICU。目前中国大中型医院都设置了不同规模和功能的ICU,ICU是危重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下治疗危重症的专业科室,也是医疗器械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监护功能得到强化的高科技成果的体现。ICU设在病区局部一个医护力量极度加强的区域,对生命垂危的重症病人进行密切的监护和强化治疗,使病人重要的生命指征得以提携和稳定,从而赢得抢救治疗的宝贵时机。

  1 ICU建立和运转的必备条件

  (1)ICU是一个仪器设备、人员配备非常特殊的科室,ICU代表医院的最高综合抢救能力和护理水平,临床上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发性损伤的抢救,基本都在ICU内完成。ICU仪器配备上一般应具备完整的急救设备及ICU必备的心功能多参数监护仪、新生儿胎儿监护仪、血气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等,有条件的可配备手术室常用监护装置。(2)应有一个极为权威的ICU主任,通常由医疗业务院长兼任,在大抢救中体现出组织协调作用。(3)应有一个工作热情高、事业心强的执行主任,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学科带头人。(4)应有一群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模式或综合ICU学科模式过度的医护人员,常由通晓外语、熟知各类仪器的设备和急救最新信息、操作原理的年轻医务人员构成。(5)设立ICU的医院,特别是建立了集中型ICU的医院,应尽可能配备较强的直属医院领导的急救科,危重患者有一个快速通道或称绿色通道(急救科-专科-手术室-监护中心-专科康复治疗)。这样既保证重症监护中心的特色和威力,同时也使监护中心有了一个源源不断地病源。

  2 ICU的几种类型与比较

  (目前ICU的形式分为分散型和组织型)(1)分散型ICU设立在各个专科病区,因此称为专科性ICU,专科管理的ICU其实就是专科的系统技术和发展,专科ICU的长处是监护仪设在各科内,专科医生和护士近在咫尺,随时呼应。由于专科医生的特殊专业结构,所以对专科病人的病情变化了解更及时,病人的监护能力更强,从而使抢救成功率和疾病控制力稳定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专科ICU越分越细,如心血管内科ICU(也称CCU)、呼吸内科ICU(也称RCU)、新生儿NCU、心胸科TCU、肿瘤科CICU等。现在甚至分离出免疫ICU、血液ICU等,相对来讲分散专科类型ICU越多,医院的经营成本就越高,人力资源使用率加大,设备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目前的一般医院因受经济规律的制约,采用分散型ICU的形式有一定难度。(2)分散专科型ICU收治对象,即本专科重症病人,病重局限,分散专科型ICU除了心脏、血压监护仪之外,常缺乏较高级的多参数监护仪和中央监护系统,对其他的血气分析系统配备就更难以保证。分散专科ICU很难做到仪器的不断更新,因为使用期间较难收回成本,仪器达不到很好的使用率,所以分散专科型ICU发展前景难测。(3)集中型ICU目前又称为综合型ICU,也称集中综合ICU。这种形式更体现针对危重症病的对象,对其生命重要体征的维持和抢救,更易经验积累,同时还可以带动急救医学和推动其他专科医学的发展,提高综合抢救的成功率。集中综合性的收治对象是有生命危象,但仍有好转希望的重症病人,如高危术后(或术前24h监测)、各类中毒、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心功能衰竭、急性呼衰、急性肾衰、多发性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集中型综合ICU由全院抽调医护人员独立建科,集中培训。因此,整体素质较高,集中综合型ICU人员由于频频使用各种仪器,操作熟练程度较高。集中抢救优势明显。但集中综合型ICU一定要有强大的协调功能和支配权为支撑,这样才能将仪器设备、床位使用率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转状态之中。(4)设置集中综合性ICU有一定难度,因为所需的周转条件要求较高,对学科带头人要求有一定的造诣,学术水平高,在整个医院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环境和一个既能独立运作并能指挥协调各方能力,同时必须有全力支持的医务部门。除此之外,尚有一类称为流动中重症监护室(MICU),是专职医护人员携带监护、复苏设备,在急救车内应召,提高院前抢救的成功率。

  3 ICU的发展

  趋势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并积极向医疗技术包括重症监护病房的抢救医学领域渗透,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标志。ICU发展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有新的突破。

  3.1 智能报警

  目前医院通常以心电、血压、呼吸、体温、气体分析等各类功能的监护仪作为病人不间断检测的重要手段。这类多功能监护仪在危重症抢救或疑难杂症观察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原先人工血压测量、心电图记录、体温测量、血气分析检验等,使病人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并在诊断上、药物使用后的监测上都为医疗工作提高了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多功能监护系统具有广泛的前景,但由于这类设备价格昂贵,故只能在一些大中型医院普及。当然,监护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套监护仪只能供值班人员观察,大多数监护仪只能反映即时的动态信息,大部分监护仪之间不能远距离交流信息,监护系统的检测效价还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价值、对医疗保障的要求日益增高,人们要求医院不仅要准确的检查出疾病的部位、性质,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要求在住院期间尽可能得到随时的监测,从而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术前、术后病人。在医疗中,客观上也要求在监护仪监测过程中,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使信息可以回顾、追踪,并可以提示、警告,远距离交流、会诊等,要求对现有监护系统的各项指标的性能拓展,使其监护信息网络化、智能化,从而有利于进行动态化分析研究。目前,只要医院有一套覆盖面较广的计算机网络,即可与监护仪相连,自动对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发生恶化的症状进行报警,提示医务人员迅速到场,现在国内有些医院已经开始运用三级报警系统来监控ICU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有效地提高了ICU病人的安全系数,计算机控制的ICU智能报警将是进入21世纪后最为普遍的危重医学装备。届时监护仪所反映的病人危象信号传至中央观察站,即使医护人员离开病区,仍可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逐级警报呼叫,提示医务人员紧急到位和迅速援救,使医院管理进入高一层次的应激状态,达到人与仪器完美的结合。

  3.2 异地监测

  监护仪监测系统进入计算机网络,至少可能有三种优点:任意时间范围的监测信息可以储存,并可随时取出分析,提高了监护仪及其技术的利用效价。某一时间范围信息和另一时间范围内相同信息可以动态比较,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某一处监护信息和另一处监护仪信息可以互相传输查阅,专家可以利用家中电脑遥控ICU某一病人即时动态信息和预定范围内信息回顾。医院科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甚至国内与国外之间监护状态下的病人信息都可能即时传递和会诊,克服了远距离交流障碍。今后一个高级别ICU不仅本身负担众多的监护仪,还可联系更多的异地监测系统,使专家的学术水平在高科技设备依托下大大延伸发展,国外ICU之间通过远程分布交互式系统远程医疗应用(TARDIS)进行交流,称之为:除了不能触摸病人之外,我们能够做所有的事情。

  3.3 远程会诊

  医院监测信息网络化,不仅使值班医生可随时动态地、系统地观察病人各类参数变化,亦可随时进行远距离专家会诊,缩短了诊断和治疗时间,给病人更大安全保障。CT、核磁共振、ECT、超声波、内镜等各类检验仪器网络化后直接连接,诊断、检测结果的图像和数据即刻储存、传输至不同距离的按需显示,结合ICU监护系统综合信息,远程会诊中及时调整各类诊疗方案,救死扶伤,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监护仪系统是ICU医护人员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疗监测系统进入医院计算机系统后实行信息网络化、智能化,更进一步丰富“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的内涵。将大量危重症病人、疑难杂症病人的生理、病理参数导入,并被预先设置的程序归类后,使临床资料完整、准确,不仅大大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而且更有利于临床科研和教学的发展,这是ICU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

  

作者: 魏红红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