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7期

外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外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护理药物渗漏是静脉输液时穿刺失败或输液时针头滑脱,药物渗至皮下组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输液药物渗透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外用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护理

 药物渗漏是静脉输液时穿刺失败或输液时针头滑脱,药物渗至皮下组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输液药物渗透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进一步治疗,因此,了解静脉渗漏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1引起输液渗漏的主要原因

  引起输液渗漏主要有5种因素:即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感染与静脉炎及机械因素等。

  2原因分析

  2.1药物因素输入药物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性大,均可损伤血管壁,使通透性增高而发生外渗。在一个部位持续输入药物,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血管壁损伤,使通透性增高而发生渗漏。主要药物有:20%甘露醇、多巴胺、垂体后叶素、葡萄糖酸钙、氨基酸、脂肪乳等。

  2.2疾病因素休克、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感染的危重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1];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重患者,血管长期营养障碍,弹性降低,均易发生渗漏。

  2.3护士技术因素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年轻护士专业知识缺乏,当出现输液渗漏时缺乏评估判断能力;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不到位,发生渗漏后没有及时给予处理而导致进一步损伤;其中低职称的护理人员是引起的主要对象。

  2.4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针尖斜面与皮肤呈15°~3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平行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血管,故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拔针后针眼按压不正确容易造成血管壁穿刺针眼处局部渗漏。

  3预防性护理

  3.1预防措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加强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血管的损伤[2]。

  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护理部把高危药物列入新入院护士的岗前培训,加强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素质,在使用高危药物时,履行告知,进行有效沟通,加强责任心,定时巡视检查输液部位,发生渗漏时给予正确评估,及时处理[3]。

  3.3应用前馈控制进行输液管理,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是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护理部制定规范的输液操作流程,规定对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应选择弹性好、粗而直的血管,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交替使用,同时采用静脉留置针。

  3.4特殊药物输入标识管理标识管理就是要将不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法[4]。在输入一些高渗、刺激性强药物时,规定在输液管挂上红色“特殊药物输入”标识卡,以警示护士加强观察,严格交接班。实行标识管理,对我们护士起到一个很好的提醒作用。

  3. 5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充分稀释药物,并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3. 6早期使用静脉留置针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易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5d,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本院应用留置针以来,取得满意效果。它对血管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对患者静脉的破坏,减少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发生。

  3.7正确拔针和按压输液完毕,护士左手将无菌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以拇指固定,切忌用力,然后用右手迅速拔针,拔针后,速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持续按压5~10 min。

  4药物渗漏的处理

  4.1冷敷冰袋外敷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刺激而引起疼痛。阿奇霉素、安定外渗时,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采用冷敷,以免发生小血管内膜炎。

  4.2热敷只能用于一般性药物渗漏,因其只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对已发生的严重缺血反而有害,而且热敷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掌握不当易烫伤[5]。热敷可用于血管收缩剂、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外渗治疗,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拉明、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甘露醇、盐酸氮芥等外渗治疗均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高渗液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外渗如超过24h多不能恢复,此时局部皮肤苍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出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故不能采用[5]。采用生鲜马铃薯洗净后切成厚约1mm或更薄的薄片覆盖于患处, 30~60min更换1次,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此法方便经济,疗效好。

  4.3湿敷硫酸镁湿敷临床常用于静脉外渗局部湿敷的药物为20%硫酸镁,分别用于多巴胺、化疗药物、高渗液、脑垂体后叶素、氯化钙、氯化钾等药物外渗,均取得较好疗效而被视为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传统用药,只限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6]。

  4.4局部封闭一旦出现渗漏,即停止输液,用原针头接上注射器尽可能将药液吸出。局部消毒后,用地塞米松50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皮下封闭,每日1次,连续3天。对抗化疗药物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4.5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

  4.6理疗药物渗漏24h后,用红外线、微波照射,达到消炎止痛,促进局部吸收。

【参考文献】
   1邓冬梅, 任秋芸,卫淑英,等.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护理研究,2002,16(4):232-234.

  2蒋凤莲,郭玉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增刊):86-87.

  3赵海鸣,孙元美,黄和平,等.护理警示标牌的设计与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2(14):1420.

  4朱海燕,陈妙虹,赖玉兰,等.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海南医学,2009,(5):108-110.

  5徐带丽.神灯治疗静脉外渗致组织损伤.医学文选, 2006, 25(3):453.

  6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护理学杂志,2004, 19(23): 25.

  

作者: 张艳作者单位:650000 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