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9期

医护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在现代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院不仅仅是治病救人,而是需要全面照顾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还包括健康人的预防和保健指导,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与患者沟通是完成现代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关键词】心理素质。医护心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在现代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 医院不仅仅是治病救人, 而是需要全面照顾和满足患者生理、 心理、社会的需要, 还包括健康人的预防和保健指导, 要求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与患者沟通是完成现代护理工作所必需的。

【关键词】  心理素质;医护心理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医护心理学已成为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医护心理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正在一个高起点上迅速的发展完善。医护心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相同之处是他们都以人作为主要的研究与服务对象。从传统上看,医学研究偏重于人的生理方面,心理学研究偏重于人的精神方面,而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这一点是医护心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基础。

  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服务对象是人,而且是患了疾病需要照顾的人。他们的心理应激所处的状态对于生活工作及身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心理素养是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1 医护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养

  1.1 树立高尚的职业作风

  医疗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护人员一生要把病人的利益、健康放在第一位。医护人员应端正自己的处事态度,建立助人为乐的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原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而终生奋斗,医疗工作的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随着社会对医护人员期望价值的不断增高,医护人员都应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良好的医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塑造完美的医护形象。

  1.2 情绪控制

  积极的情绪使人精神饱满,注意广泛,观察敏锐,工作效率高,失误少,工作也会轻松愉快,而情绪低落时则相反,工作效率低,易出差错,在工作中要心平气和,稳定情绪,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才能对病人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也是医护人员保持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1.3 良好的性格

  作为职业行为的要求,首先应从对工作、对病人、对自己的三个方面的现实态度进行塑造培养。对工作应当是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果断机智,沉着冷静,作风严谨,干净利落;对病人应当诚恳正直,热情有礼,乐于助人;对自己应当开朗稳重,自信、自尊、自强。良好性格的医护人员应有顽强的意志,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又有高度的理智,处事不惊不乱,应对从容。

  1.4 观察敏锐

  在医疗工作中,敏锐的观察力是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现代医学评价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仅是躯体上康复,也是心理、生理上的痊愈,这就要靠对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的观察。医护人员要善于从病人的言语、行为特点、表情去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还要观察病人细微的肌肉活动,如面部表情、眼神、举止、体态、手势以及言语的声调等,以便于了解病人的躯体及内心活动,观察比询问更有效。如治疗效果不佳时,病人长期住院,在身体上、精神上都是负面影响,情绪低落,开朗健谈的性格变的沉默寡言,吃不下,睡不好。应该开导患者,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理解。愉快的心情是康复的首要前提。

  1.5 坚定的信念

  在临床工作中,主观和客观困难很多,如没有坚强的意志,则很难很好地完成护理任务。医护人员达到明确目的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坚定意志,是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1.6 善于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6.1 言语沟通的技巧

  临床调查表明,医护人员是否具有同情心,是病人是否愿意与其谈话的关键。要善于引导病人谈话,医护人员的情感要有“移入”或“通情”,对病人的谈话感兴趣,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少用封闭式谈话。与病人交谈时集中注意力,要有耐心,有反馈。随时中断或随时插入都是不礼貌的。认真听取病人诉说,学会处理好谈话中的沉默。

  1.6.2 非言语沟通的技巧

  目光接触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信息通道。目光接触可以使谈话双方话语同步。用短促的目光接触检验信息是否被病人所接受,从双方的回避视线、瞬间的目光接触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医护人员话语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说多少话都起作用。

  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2.1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是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基地,是为来自不同家庭和有着不同经历的学生进行职业谋生教育的场所。学校应在医学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崇高的敬业精神。而社会是最好的熔炉和课堂,只有工作后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才能增长才干,不断调整自我状态,适应社会的要求。

  2.2 规范教育与自我调整相结合

  严格的规范教育是基本训练的核心。有规矩才能有公识。与此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控的方法。由于个性特征、耐受性、敏感性、挫折经验、认知态度和技能态度不同。积极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

  2.3 现实形象与理想模式相结合

  医护人员的培养是为符合社会角色,现实形象与理想模式之间存在着差距,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完善自我形象,向更高的理想境界迈进,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2.4 严于律己与宽以待人相结合

  对自己要求严格,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不随波逐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对他人以更大的胸襟去理解和接纳别人。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护工作已不单单是治病救人,而是全面照顾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不仅是帮病人恢复健康,还包括病人的预防和保健服务。护理不仅对个体,还要对家庭、社区,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健康的影响。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繁重的工作变的轻松、快乐,具有成就感。而乐于助人,乐于与人交往,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治愈或减轻病人痛苦,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顽症。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护理人员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将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与水平,才能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

  

作者: 张亚琴作者单位:745000 甘肃庆阳,庆阳市妇幼保健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