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6期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祖国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消渴的范畴。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身体内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祖国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消渴”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记载了本病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身体内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全面、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控制病情,促进康复,除药物治疗外,科学、良好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

  1 情志护理

  传统中医学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临症指南医案·三消》所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2]。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多运用言语进行情志疏导,使其做到“节喜怒”、“减思虑”、“恬淡虚无,高下不相慕”,保持怡情悦态、胸襟开阔,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通过疏导,消除其所有可能加重或引发过激情志的潜在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干预者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情志状况,进行相应的疏导。尽量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通过具体分析、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悲观失望的心态,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3]。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学会适应和应付各种应激生活事件,避免参加竞技性活动,尽量避免引起情志失调的各种刺激,加强身心修养,精神舒畅,五脏调和,使精神处于稳定自律的良好状态[4]。

  2 膳食调护

  传统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由阴虚引发燥热,故治宜滋阴润燥。现代研究证实苦瓜、枸杞、魔芋、葱头、大蒜等除具滋阴润燥功能外,还具备良好的降糖作用。香菇、南瓜、低脂高蛋白的鳝鱼以及含铬丰富的海带、绿豆、黑木耳、莲子、黑芝麻等对降糖、降脂均有裨益[5]。根据基础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3 型,据此护士可酌情指导患者饮食宜忌,指导服用具有降糖功效的特殊食物,开列食疗药膳方供患者参考等。如:上消的食疗方有苦瓜蚌肉汤、番石榴汁、枸杞粳米粥等;中消的食疗方有猪胰汤、南瓜汤、山药粥等;下消的食疗方有羊肺汤、洋葱瘦肉汤、桑白皮兔肉汤等[6]。

  3 皮肤护理

  皮肤干燥,可能并发疼痛,因此,做好皮肤护理很重要。经常洗涤并保持皮肤洁净,避免瘙痒。皮肤瘙痒可用润肤类油膏涂擦; 阴部瘙痒可于小便后用苦参、蛇床子煎水洗涤; 肢痛、肢麻者应避免局部刺激,可用乳香、当归、红花煎水熏洗,肢麻时,用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内衣、床单以柔软舒适为宜,减少刺激,避免摩擦破皮肤,引起感染[7]。并发末梢神经炎应进行局部按摩、理疗、针灸,天冷时应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可以用温水擦洗患肢、患指以改善经血运行,保护皮肤,防止烫伤及溃疡的发生。同时可配合中药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通痹和络治疗,以改善症状[8]。

  4 运动护理

  从实际出发,遵循渐进与适度原则,运动应有规律,贵在持之以恒。运动形式和程度要灵活掌握,以不感疲劳为宜。例如:老年糖尿病病人应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气功、太极拳等; 中青年糖尿病病人可选择中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健身操、交谊舞; 妊娠糖尿病病人应选择风险低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广播操、健身操等;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病人应选择强度低、时间短、风险低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时选择质量较好的运动衣,运动鞋及棉袜; 天气较好时选择室外运动,如遇刮风、下雨、下雪、天气过冷、过热时选择室内运动;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选择在腹部注射,避免注射在大腿或上肢等活动较剧烈的部位,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意低血糖反应,医务人员应该告诉病人随身携带血糖仪,糖尿病急救卡、糖块、饼干等,以便发生低血糖症状时能够及时监测血糖和得到救治。运动最好在餐后1h 开始( 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每天的运动量根据病情而定,每周至少运动3 天,以不疲劳为宜,肥胖者加大运动量。同时,加强思维训练,如组织棋类、 打牌、读报等活动,以减缓血管硬化[9]。

  5 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达终身,迁延反复,且饮食受控较严,影响生活情趣,阴虚烦热又常表现为心情烦躁,喜忧易怒,护理必须耐心开导,参照优秀传统医学,做到调养与治疗相结合,以达到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素英.内科学及护理.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9.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301-307.

  3 樊红荣.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当代医学,2008,14(24):149-150.

  4 张凤芹.糖尿病53例辨证施护.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28-29.

  5 谭艳梅.浅谈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8):66.

  6 王璟.糖尿病的中医饮食疗法.首都医药,2000,7(7):16.

  7 吴寿清.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95-108.

  8 李哲.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浅探.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336.

  9 侯凤珍.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07,9:60-61.

  

作者: 傅 华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