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7期

心理护理干预对截肢患者康复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截肢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康复率。方法对截肢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等进行探讨。结果对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结论了解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协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自信心,树立新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将来,最终达到在身、心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截肢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康复率。方法 对截肢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等进行探讨。结果 对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的。结论 了解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协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自信心,树立新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将来,最终达到在身、心两方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截肢;康复;心理护理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因肢体损伤被迫截肢的患者时有出现。截肢术是严重的破坏性手术,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从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多数患者都难以承受其心理压力而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使机体代谢紊乱,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因此,医护人员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应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使患者感受到真诚的关怀与信任。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生活信心,增强生活勇气;向其介绍现代假肢业的成就;并动员家属参与,通过亲人的理解、爱护与鼓励,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疾病康复的同时,心理创伤也得到康复。

  1 截肢患者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截肢患者的顺利康复不仅取决于伤情和治疗措施,与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也密切相关,因此既有组织器官的改变,同时存在心理的严重创伤。沉重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可减弱机体免疫力,不利于身体康复[1]。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伤情的康复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创伤的有效康复。

  2 截肢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

  正确估计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通过敏锐的聆听、了解、观察和与患者交谈,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在不同病情阶段存在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系统地处理患者不同的情绪及心理问题。

  2.1 入院初期否认、对抗心理及护理干预

  (1)受伤病人初期面对肢体严重毁损首先使他蒙受的是巨大的心理上(或称精神上)的打击和创伤,产生强烈的丧失感。表现为暴躁、悲观、愤怒,痛苦万分;表现为大吵大闹、摔东西,产生一些骂人、毁物等攻击行为;爱挑剔、拒绝接受治疗、绝食;任意在床上大小便;还有的行为倒退,如像孩子般哭闹,做一些幼稚可笑、不可理喻的动作。有的甚至产生极端“自杀”心理。这是一种对截肢现实情绪上表现出的拒绝、对抗反应。同时截肢患者初期一般合并有残肢痛或幻肢痛,这样会更加重这种反应。(2)对于此期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发现并排解他们的心理痛苦,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他们讲明病情的危重及手术的必要性,讲明只有截肢手术才能确保生命平安的道理。获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协作,使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情、关怀、体恤患者,首先为他创造温馨的环境,把患者安顿在单人或双人病房,保持病室空气清爽、安静、整洁;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防止残端受压,碰撞;并保持患肢功能位,避免静脉血流淤滞。另外,可将状况类似、年龄相仿的患者安顿在同一病房,让患者们进行经历交流及思想沟通,临床证明能有效缓解患者愤怒心理及思想压力,有利于他们的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同时要做到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对有自杀念头者,应加强巡视,随时进行心理沟通,真诚地与其谈心、聊天等,讲解生命的意义,介绍一些伤残人士身残志坚的事迹以作鼓励,以消除其自杀念头,帮助他们尽快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进入病人角色。

  2.2 恐惧、焦虑心理及护理干预

  (1)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逐渐接受现实,树立起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而随之产生的是因患肢疼痛严重,担心病情发展,急于使伤情痊愈的急躁心理而产生的极大的精神压力。同时担心今后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女性患者注重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男性患者更注重病后的社会角色,如地位下降,工作能力、劳动力下降,与别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几乎所有患者都担心失去肢体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尤其是下肢截肢后,更担心以后的生活,加之患者伤后对陌生的环境、人以及对病情的认识不足,均可产生焦虑、恐惧心理[2]。(2)此时医护人员应增进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的变化。注意观察病人的个性及爱好,主动与病人交谈,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给予鼓励和支持。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社会背景,灵活地进行心理疏导。讲解身边熟悉的及治疗过的成功案例及他们的病程经过。对青少年患者,讲述张海迪、桑兰等身残志不残的故事,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伤痛、面对生活,将来同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对中老年患者,用坦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对他们遭遇的灾难深表同情和理解,讲明精神因素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

  2.3 抑郁心理及护理干预

  (1)由于疾病的折磨,病人情绪很不稳定,虽然逐渐在心理上接受了现实,但仍会产生抑郁情绪。轻度的抑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愉快、气馁,对周围环境没有兴趣。严重的抑郁表现为闷闷不乐的紧张、忧虑、沮丧、失望、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有的会产生自卑、自罪、自责现象。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迟钝,失去生活的乐趣,甚至又有了轻生的念头。(2)这时医护人员要及早发现患者抑郁情绪的出现,及早给予干预。鼓励患者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提供积极的、有效的治疗信息。并让患者尽早地了解一些有关假肢装配和截肢者康复的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康复的含义不仅是健康的恢复,还应当是能力的恢复。还要与病人家属默契配合,共同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再者,医护人员工作一定要细致,言行要保持谨慎,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谈论病人的病情,多让亲朋好友来探视病人,适当延长探视时间,排除其孤独情绪,使其正确对待人生挫折,解除心理负担,缓解抑郁情绪。

  2.4 治疗后期的焦虑心理及护理干预

  (1)由于病程长、住院费用高、环境不适应以及患者不了解病情、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效果不恰当的估计等,同时看到自己残缺的肢体发生巨大的变化,开始厌恶自己,有时会情绪波动,脾气暴躁;也会产生各种的担忧,担忧其他人的看法,担忧成为家人的拖累,担忧将来的生活及适应,以及担忧处处要依赖别人,失去自我的尊严及价值等。对未来独立生活、学习、工作、经济收入、婚姻、家庭、子女等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过度考虑而形成焦虑[3],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头昏头痛、脸色苍白、口干舌燥,不思饮食等症状。严重的焦虑情绪会影响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必须给予恰当的解决。(2)护士此时应热情、主动地给患者以关爱,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引起焦虑的因素,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不安、忧虑的情绪,争取家属配合,与医务人员一起鼓励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解除焦虑的情绪。

  2.5 自悲、自卑心理及护理干预

  (1)患者截肢后普遍低估自己的能力,在健全人中间经常有被人看不起,受歧视的感觉,因此容易消极悲观。这种自悲、自卑,时重、时轻,有时外露,有时被患者藏而不露。(2)对于这种病人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痛苦,给予真诚的关心和抚慰,用通俗的道理,使患者建立良好的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尽早地安装上临时性假肢,早期下地,不仅能防止卧床并发的许多疾病,促进残肢定型,有利于正式假肢的装配,更重要的是对截肢者心理康复十分有利。

  3 出院前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1)术后随着残端的愈合拆线,康复期患者因害怕疼痛加剧,会存在功能锻炼不积极;认识其重要性不足,以及不懂正确的残肢运动训练方法;有怕麻烦人的心理,不愿说出心中顾虑等。由于病人肢体缺陷,造成自我形象的改变,其心理方面的稳定较身体方面的恢复晚,仍有不安、焦虑心理。(2)医护人员应耐心讲解,解除其怕麻烦人的心理。说明残肢训练的重要性在于改善全身状态,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装配假肢后更好地发挥代偿功能[4]。指导病人做正确的功能锻炼,经常询问其运动后的感觉,不能操之过急。在护理中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和鼓励。帮助病人树立乐观精神,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漱、进食、穿衣等。指导病人正确摆放肢体于功能位,防止屈曲、畸形、肌肉萎缩。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蹬揉、摩擦等训练。保证关节的伸屈、内收、外展、旋转等功能,为安装假肢做准备,并作好装配假肢方面的知识介绍。同时教会患者几种不同的心理疗法,如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反复练习深慢呼吸,以全身肌肉不感疲劳为宜;转移注意力法、主动克制法、乐观比较法等。使患者放松心情,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使病人无畏残疾、心情开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帮忙联系有关制作假肢的技术人员,向病人介绍假肢安装时间、地点、假肢的寿命与维修等,为病人早日配上合适的假肢。解除病人害怕装上假肢的种种疑虑,指导病人通过艰苦训练,充分发挥假肢的功能,补偿丧失的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使病人躯体上、心理上、社会上、人格上获得真正的痊愈。

  4 结果

  创伤性截肢带来突如其来的肢体残缺和功能障碍,冲击着人的自我应付机制,医务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同情心来关爱他们,以专业的心理疏导知识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使其消除悲观、绝望的心理,增强重新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身心两方面的康复。

  5 讨论

  截肢患者由于严重创伤造成躯体相应生理功能障碍、肢体残缺,生活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如自卑感、悲观失望甚至厌世轻生,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常规护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分析和疏导。运用劝导、启发、鼓励、支持、说服、帮助等方法,使病人认识问题,改善心境。这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还要有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及良好的自身修养。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确实能帮助残疾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恢复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坚强地在现实中重新找回自己,充满自信地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Melindas,Weber.Chemotherapy-inducednau-sea and vomiting.TJN,1995,95(4):34.

  2 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5-108.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4-714.

  4 李小妹,方国芬.护理概论.西安:陕西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75.

  

作者: 张瑞红,王美恒,李华丽,李卫华,谷继红,梁素娟作者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