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1期

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与防护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采血。皮下淤血。防护本院是一所大型的三甲医院,平均每日门诊量高达一万余人次,来抽血室采血化验的人也近两千人次。皮下淤血、血肿是静脉穿刺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采血;皮下淤血;防护

  本院是一所大型的三甲医院,平均每日门诊量高达一万余人次,来抽血室采血化验的人也近两千人次。由于病人流动性大,工作繁杂,护士来不及跟病人过多的交流,病人就匆匆地离开了。皮下淤血、血肿是静脉穿刺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不但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引起医患矛盾的诱因之一,我们必须重视,尽量减少其发生。近年来,本科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较好的预防及处理了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血肿。现将具体原因与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1 淤血的原因

  1.1 护理因素

  1.1.1 护理技术操作问题

  (1)有些护士在静脉穿刺时习惯在皮下行走后再刺入血管,造成皮下组织毛细血管损伤,引起皮下淤血。(2)由于检验项目多,一次穿刺需要采集多管血标本(5~10管),我们在反复更换采血管时,不可避免地推拉针头,使采血针来回移动,刺破血管引起出血,造成皮下淤血。(3)穿刺后拔针不当。穿刺完成后,若采取先按压后拔针法,按压时假如针头与血管壁垂直,可刺破血管壁下方,造成皮下淤血。(4)一次穿刺不成功而反复在皮下回退针寻找血管导致损伤,造成皮下淤血。

  1.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

  部分护理人员认为采血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皮下淤血,由此而忽略了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不重视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这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患者因素

  1.2.1 按压时间不够

  一般需要按压3~5min,部分患者按压时间不足,往往看见皮下针眼处没出血即停止按压,使血管处针眼继续出血,造成皮下淤血。

  1.2.2 按压位置不正确

  真空采血后需按压住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若只按压皮肤针眼,则可造成皮下淤血。

  1.2.3 患者自身凝血功能不全

  如血小板减少,使凝血功能时间延长。

  1.2.4 患者衣袖过紧

  由于袖口过紧,加大了穿刺部位上方血管内的阻力,影响血液回流,血液冲开闭合的针眼,造成皮下淤血。

  1.2.5 按压方法不当

  患者按压针眼时来回搓揉,导致皮下淤血、血肿。

  1.2.6 过早使用采血侧手臂提重物

  患者采血后使用采血侧手臂提重物,此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加,使闭合的针眼再次出血,引起皮下淤血。

  2 淤血、血肿的不良后果

  (1)淤血、血肿刺激局部组织、神经引起局部疼痛不适,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上的痛苦,并且带来恐慌。(2)由于淤血、血肿需要长时间的吸收、消散,给患者在视觉感观上造成刺激,同时给下一次静脉穿刺也带来了困难,既增加了被检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3)对抵抗力低下的病人如糖尿病肿瘤晚期、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等,皮下淤血、血肿会是一个潜在的感染灶,形成脓肿引起败血症,重者危及生命。

  3 改进措施

  3.1 健康教育

  利用静脉采血宣传卡,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采血前,对操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能主动配合,充分信任护理人员。

  3.2 掌握穿刺技术和技巧

  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和技巧。动作轻巧、稳、准,选择粗细合适,走向直、柔软、有弹性的静脉,注意皮肤状况,有淤血、血肿应避开[1],把握好进针力度,直接从血管上方进针,力争一针穿刺成功。更换采血管时,注意固定针柄,避免推拉。

  3.3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责任感

  对患者做到耐心、细心、用心,能够时时做到换位思考。操作中切忌粗重动作,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或恐惧感。

  3.4 穿衣应宽松、保暖

  采血前尽量让患者脱去紧袖口衣服,减少血管回流阻力。冬天注意要保暖。

  3.5 充分按压血管

  拔针后指导患者正确并充分按压血管,对于高血压和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避免因按压时间不够而造成血液渗透。

  3.6 常用的拔针按压法

  3.6.1 伸肘棉签直压法

  采血完毕后迅速拔针,在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将消毒棉签梗对着受试者,棉签顶端对着操作者距离针眼远心端0.5cm处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有关研究表明:静脉采血完毕后,先拔针后棉签按压式引起患者疼痛反应、穿刺点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低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2]。

  3.6.2 拇指握压法

  拔针后用健侧拇指压迫针眼,其他手指置于肘关节外侧面(鹰嘴侧)形成握压样式。

  3.6.3 三指按压法

  (即食指、中指、无名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处及其上方0.2~0.5cm处)。

  3.6.4 大鱼际按压法

  用对侧手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皮肤。

  4 皮下淤血、血肿形成后的处理

  4.1 冷敷

  血肿形成24h内予冷开水毛巾湿敷穿刺点周围肿胀处,每3~5min更换一次冷毛巾,共做30min。冷敷使血管收缩,一方面减少血液的渗透,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控制局部炎症,减轻部位的疼痛。

  4.2 热敷

  血肿形成24h后用湿毛巾热敷,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血肿的吸收。热敷时需控制水温,防止烫伤。

  4.3 理疗

  若局部淤血、血肿明显时,可告知病人局部行超短波理疗,用中药金黄散外敷等。一般较轻的不用处理,1~2周可自行吸收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徐惟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72.

  2 郑碧英,阮钦如.静脉穿刺后按压方法探讨.福建医学杂志,1999,21(3):110.

  

作者: 陶 菊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检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