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4期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老年人的工作核心是医疗保健[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现状

  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亟须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4年老龄人口将达2亿。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老年人的工作核心是医疗保健[2]。随着年龄的增加,进入老龄之后机体功能的降低、代谢与能量消耗改变,细胞的老化、功能下降,器官功能的改变以及内分泌的失调等。老年人很多疾病都是心身疾病,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和康复,所以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3]。广义的心理护理,指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给患者心理活动以积极影响的护士的一切言谈举止。狭义的心理护理,指护士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按照程序、运用技巧,把患者的不佳身心状态调控至最适宜身心的过程[3]。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关系;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从而达到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4]。以往人们认为心理是专科医生或护士的工作,而忽视了非心理科专业护士在此过程中的作用。Kendrick等[5]在社区患者中的研究, 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缓解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 非专业人士并不比专业人员的作用差[3]。

  1老年人住院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龄的增加,目前住院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住院也有一些其独有的特点。一是以慢性病为主,心脑血管病,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肺心病、肺气肿、类风湿关节炎、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等。其次是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由于机体的整体性及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都会出现衰老和退化[6]。再次由于生理上的改变而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各种疾病的困扰以及离退休而带来的社会功能的改变,导致了老年人出现很多的心理障碍,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怀旧、忧郁、被抛弃感等。最后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他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等各种途径来了解医学科普知识,达到自我保健的目的,在住院期间,他们对医疗与护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除正常的医疗护理常规外,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为心因性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7]。所以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有必要。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入老年后,其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感觉功能减退,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情绪的变化以及行为的改变等。而患病后更加重了老年人的身心负担,住院后又出现新的心理问题。黄瑞儿等[8]对80例老年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结果60%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其中抑郁多疑型21.3%,悲观失望型12.5%,被动依赖型10.0%。

  2.1焦虑、恐惧感因对疾病本身的担心而产生焦虑的心理,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因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给家庭、儿女带来负担,而住院后陌生的环境以及新的生活方式使其缺乏安全感。

  2.2孤独感加重孤独是大部分老年人都具有的,有研究显示80%的老年人都有孤独的心理。尤其是新近入院的病人,陌生的医院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孤独感油然而生。

  2.3猜疑心理住院后,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非常敏感,既想了解病情,又有害怕的心理,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产生怀疑的心理,一方面存在侥幸的心理,怀疑检查出错,医生的诊断有误,另一方面又心存对疾病深深的担忧,害怕去了解自己的疾病。

  2.4固执心理固执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的心理之一[2],表现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看问题简单,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很难改变,性格倔强、偏激、灵活性差,而生活懒散、对周围很少关心,行为孤僻、我行我素,甚至不遵医嘱。

  2.5抑郁、悲观绝望心理抑郁症是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体验。有研究表明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且肾内科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多为慢性病患者或独居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长期疾病缠身,容易出现抑郁的心理,表现为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沮丧、自怜。一些疾病预后不佳或慢性病,疼痛发作身体不舒服,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拒绝治疗、极度消沉,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2.6自尊心强、依赖性增加患病后,病人认为应该得到大家的关心与照顾,家人要时时陪伴左右,嘘寒问暖,照顾他。医务人员要满足他的任何要求,自尊心极强。同时依赖性也随之增强,自理能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事事依赖他人帮助,从中得到安慰与温暖。

  2.7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由于患病,社会或者家庭角色的改变,有的甚至自理能力丧失,导致老年患者情绪极不稳定,失落感或被冷落感,易怒,易激动,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不近人情,甚至哭泣等等一些老小孩的心理。

  3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的原则盘英瑛等总结为交往的原则、启迪的原则、针对性原则、自护的原则。心理护理是护患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流过程,护士要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与技术,启发患者表达自我的感受,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使我们的治疗护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老年患者,每个个体又有其特殊性,个人的成长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社会阅历,社会关系,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不同,而且每个人的病情又具有差异性,所以在给老年人做心理护理时要有针对性,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美国的护理学家OREM认为,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心理护理主要是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消除病人的依赖感,最大限度地心理自护,实现自我诊治、自觉用药、自身调节、自主保健、自然恢复等,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

  3.2心理护理的形式冯永林等将临床心理护理的形式分为个性化与共性化的心理护理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是种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解决个体特异性心理问题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最为常用的心理护理形式。这就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老年人身上出现的异常心理表现,迅速的采取措施,缓解患者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共性化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目标较广泛、针对性较差的集体性心理护理,只能满足患者的一般心理需求,要求护士善于掌握规律,解决住院患者中共性或相同特征的问题。

  3.3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我国心理护理模式成雏形, 陈瑶等总结为8个环节:(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心理护理的首位并且贯穿心理护理的始终。(2)全方位的采集心理信息。(3)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4)确定病人的基本心态。(5)分析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6)选择适宜对策。(7)观察评估效果。(8)确定新的方案。

  3.4心理测试与心理评估准确全面的评估是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对心理测验这一方面研究的比较多,多采用调查分析、调查报告、心理量表的评估等,但心理评估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即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现状及其水平做出综合性评价、鉴定等,可视作过程,也可视作手段或技术[3]。临床护士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这是缺乏科学性的,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表象性和不真实性,人的心理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对病人的心理评估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

  3.5心理护理方法

  3.5.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新近入院的老年患者,要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区的清洁,主动热情地迎接、认真地询问病史、做好详细的入院宣教,积极地关心他们,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恐惧心理。不违背患者主观意愿,不泄露患者个人隐私,赢得患者的信任,换取患者的信任,这是以后治疗护理的基础。

  3.5.2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确定患者基本心态护士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如通过观察患者的各种表情,倾听患者或其亲属的叙述等,收集反应患者心理状态的大量信息。患者的心理信息应与其他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条件许可时,还可使用个案分析法、心理测量法、现场实验法、问卷调查等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确定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总体判断其好、中、差,重点确定患者的占主导地位、本质特征的消极心态,判断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

  3.5.3分析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患者不良心态的主要原因,可增强心理干预对策的针对性,人格类型具有重要意义,人格特征决定个体对疾病的态度。通常个体遭遇疾病、意外等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及其应对方式,主要取决于其人格类型[3]。老年人具有其特殊性,孤独、丧偶、退休后的失落感,疾病的折磨等等都影响到老年的心理。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不同,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要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异常心理,能准确判断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强度及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细致、认真地观察患者的行为,确定其人格类型,必要时运用人格测试。

  3.5.4制定适宜的心理干预对策患者心理状态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既可因其个体差异而千差万别,又有许多共性规律可循。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首先应考虑患者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心理护理的总体对策和实施原则,再结合患者的个性特征,在具体操作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3]。

  3.5.5评估效果,确定新的方案目前临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主要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适用、客观的效果评定指标;二是尚无规范、统一的衡量标准[3]。心理效果的评定应为综合性评价,包括患者的主观体验、患者身心状况的客观指标(生理、心理指标)。护士经过心理效果的评定,小结前阶段的心理护理的实施,并根据不同结果确定新的方案。4小结总之,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的健康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住院患者心理障碍出现的比例较高,因此在疾病常规护理基础上,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受益的不仅仅是病人,心理护理的意义具有双重性,但是目前在国内临床心理护理还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团队,缺乏客观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效果评价等,都需广大护理同仁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凤霞,金仲品.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心理护理.临床护理,2008,46(9):113.

  3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14.

  4张玉兰,刘艳华,张燕.心理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2007,21(12):8393.

  5Kendrick T, Simons L, Mynors-Wallis L, et al. A trial of problemsolvingby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urses for anxiety, depressionand life difficulties among general practice patients. The CPN- GP study.Health Technol Assess, 2005, 9(37):1.

  6杨竞.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特殊性.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32-1333.

  7孙军.关于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3Z:70.

  8黄瑞儿,桑文凤,杨利君.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护理,2007,13(6):565.

  

作者: 董文红,贺静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