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8期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一体化产科病房实施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母婴床旁护理指提供母婴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1]。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2],本院自2011年1月全面开展母婴床旁护理,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社会效应。【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护理满意度护理学科的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母婴床旁护理指提供母婴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1]。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2],本院自2011年1月全面开展母婴床旁护理,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护理满意度

  护理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现代的产科工作重点对母婴护理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样化、特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被人们日益关注。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完善,也十分关注服务态度、环境设施及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等全方位的服务,“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被引入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母婴床旁护理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服务,尊重产妇及家属的意愿,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使母亲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推动了产科护理模式的新进展。一体化产科病房作为本院VIP高端服务项目,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不仅有人性化的配套设施,更有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推出家庭化产房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本院自2011年1月搬入新大楼全面开展母婴床旁护理。就一体化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及体会如下。

  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条件

  1.1转变护士服务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在全国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3],打破陈旧落后的护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使病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床旁护理模式,将责任护士还给产妇,使母婴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包括分娩、母婴的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1.2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1.2.1床单元准备每个房间都设有产妇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以便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2浴室准备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有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供产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

  1.3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母婴护理技术及相关业务在内的所有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1)相关工作制度与产科、儿科相关疾病护理常规培训。(2)安全知识培训,如科室建立安全管理手册,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安全知识、应急预案、警示案例分析,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学习,并依次查找护理隐患,根据科室工作特点,设立高风险管理项目,如产妇术后或产后第1次起床晕厥跌倒、新生儿反流误吸所致窒息、新生儿坠床等高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做到防范在先,保证母婴护理安全,熟悉应急预案处理流程,能配合处理突发事件。(3)专科技能,即规范化的母婴护理操作技术,如乳房护理、会阴擦洗、婴儿抚触、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游泳等技术及健康教育内容,并组织培训考核。(4)护士礼仪培训,内容包括礼仪、形体、文化修养、心理调整、人际交往、护理美学等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日常礼仪包括招呼用语、交谈礼仪、仪表要求、用餐礼仪等;正确姿态包括站、坐、走路、拾物、持病历夹、推治疗车、托治疗盘等的姿势,颈、肩、上肢、胸、腰、髋、腿等部位的健美方法;护士着装包括护士工作服穿戴的要求、化淡妆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培训,使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和职业风貌,给产妇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4)沟通技巧培训,使护士与产妇及家属交谈时,能够注意语调表情,用轻柔的语调,亲切的语气,使用礼貌性的语言,态度自然大方,诚恳温和。说话时面带微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为产妇治疗时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命令式的语言;在交谈中充分体现对产妇的体贴、关心、重视和爱护之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表现出自信和有序,让产妇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

  1.4排班模式根据一体化产科病房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每天的住院患者的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叫随到,每个护士管3张床,突出责任包干制,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根据专业护士的能力分为高级专业护士和初级专业护士[4],高级专业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或分管相对较多的母婴护理,初级专业护士则分管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2母婴床旁护理实施方法

  每天责任护士将婴儿洗澡、游泳的时间和产妇及家属商量,安排好病室婴儿洗澡的秩序,产妇、婴儿(吃完奶30h)准备好,和家属、责任护士一同到婴儿浴室,坐着参与婴儿洗澡、游泳,同时责任护士边操作边讲解,增加产妇、家长演练、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对加深操作记忆非常有帮助。如为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在很大程度上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为产妇回家后继续护理好新生儿打下基础,床旁宣教形式能让产妇及家属更熟悉有关知识,有效地提高健康宣教质量,同时也在信任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据产妇及家属反馈:认为参与婴儿洗澡是每天十分期待的一件事。

  3母婴床旁护理的体会

  3.1母婴床旁护理就是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接受产妇及家属监督,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多种权益,满足不同层次产妇及家庭的需求,强化母婴安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与信任度,改善家庭与医护之间的关系。

  3.2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到婴儿的日常护理,母婴不分离,保证母婴安全现今社会的大部分医院的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操作都是由护士带宝宝至新生儿沐浴间进行的,在这一段时间里,宝宝离开了妈妈的视线,宝宝的安全成为了妈妈最大的担忧,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妇的心理负担,增加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母婴床旁护理避免母亲及家属的担忧,减少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体会做父母的喜悦及责任感。

  3.3健康教育更直接、更有效[5]母婴床旁护理采取床旁边操作边讲授,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宣教内容每日循环,家长有多次演练、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对加深操作记忆非常有帮助。如为新生儿沐浴、抚触等在很大程度上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为产妇回家后继续护理好新生儿打下基础,床旁宣教形式能让产妇及家属更熟悉有关知识,有效地提高健康宣教质量,同时也在信任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3.4促进母乳喂养的建立和维护责任护士温柔耐心的服务,让产妇学会了专业的育儿技能。帮助母亲感受到感怀、尊重和自信,并学会基本的自我监护和新生儿护理。增强了护理新生儿的自信心,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3.5促进母亲、新生儿和家庭的健康和幸福为家庭在重大调整时期提供专业性帮助,完成产妇及其家庭成员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3.6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医疗差错和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交叉感染,提升了医院的人文关怀服务,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激发了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产科护理学科的发展,树立了护士的社会形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母婴、医院、护士达到一个三赢的局面。

  3.7产妇积极参与,促进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及恶露的排出,缩短了住院日期,LDR生理产3天出院,剖宫产6天出院,普通病房生理产4~5天出院,剖宫产7~8天出院。

  3.8将婴儿、产妇及家属集中到婴儿浴室,虽然离开了病房,但没有违背“母婴床旁护理”的核心理念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避免了在每个房间都设立1个婴儿浴室,大大地节约了成本,也使得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其他普通病区的推广具有可行性,建议普通大病区每个责任组设一个婴儿浴室,在医院最小投资情况下积极开展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让产妇受益,让医院受益,不断提高医院服务满意度。总而言之,作为产科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母婴床旁护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尊重产妇及家属的意愿,减少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紧张情绪[6],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交叉感染,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岛,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自觉性提高,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社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炳芳.充满关爱的母婴床旁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7.

  2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青岛:青岛卫生出版社,2010:6.

  3国家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4金艳兰.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全科护理,2011,9(2C):528.

  5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 .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6陶娥娇. 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对母婴互动效果的影响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56-57.

  

作者: 陶小香作者单位:210004 江苏南京,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