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1期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管理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管理措施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日本护士发生率高达25。9%,美国调查半数以上护士管理者体验低水平的工作倦怠,1/3经历高水平的工作倦怠[1~5],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发生率在55。...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护士;职业倦怠;管理措施

  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日本护士发生率高达25.9%,美国调查半数以上护士管理者体验低水平的工作倦怠,1/3经历高水平的工作倦怠[1~5],国内护士职业倦怠感发生率在55.1%~59.1%[6~8],护理工作的根本是增进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但前提是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护士的健康状况不令人满意。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护士的职业倦怠有关。护士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为评估和认识护士职业倦怠,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将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1 职业倦怠的原因剖析

  1.1 人格特征

  是职业倦怠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这说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Zellar指出,倔强、低自尊、外控性、神经质、A型性格、感觉型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

  1.2 社会因素

  1.2.1 工作负荷

  在影响职业倦怠的环境因素方面,许多研究结果支持人们的通常观点,即倦怠是工作超负荷的反应。为追求成本效益,医院均消减护士编制,而病人数量、周转率在增加,护士缺编严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的工作制使生活无规律,易产生身心耗竭综合征;新的医疗管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使护士在躯体和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医学的发展,高尖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要求护士必须更新知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娴熟的操作和急救技能;工作环境无安全感,如针刺伤、接触化疗药物、传染病病种增多等;护士所从事的工作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病人病情发展无规律性,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变化随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长此以往从而导致用心、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

  1.2.2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也称为角色压力)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即角色压力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临床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护士从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并且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使护士感到缺乏自信和角色不胜任。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国外研究指出,医护人员缺乏人际沟通技巧,不满上级工作,与同事之间的冲突也与工作倦怠有一定相关性。

  1.2.3 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

  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晋升的机会少,工作独立性少,非护理工作太多等也是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Maslach研究表明,来自上级的支持比来自同事的支持更重要。Zellars提出情绪性社会支持包括谈话、倾听以及表达关心和同情。社会支持分为正性的、负性的或者非工作相关的。正性内容可能会讨论一些好的或工作中奖励的内容,负性内容会涉及工作中的失败和挫折。与上级的矛盾与情感衰竭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同事的矛盾与个人成就有明显相关性。来自家庭、朋友的非正式支持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同时,医院的政策考虑护士利益少,一味的要求护理质量提高,而护士的待遇没有相应的提高。护士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样极易引起护理人员的不满,护士情绪低落,工作无积极性。

  2 职业倦怠分类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2.1 情感衰竭

  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2.2 去人格化

  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2.3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3 管理措施

  3.1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同事、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反映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自己面对压力时可向家人、亲友或同事敞开心扉,倾诉并接纳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医院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多提供继续深造、培训及晋升的机会,护士长合理安排上班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现象,明确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在晋升方面实行公平、公开竞争及民主、综合考评。应用激励因素,使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得到满意和激励,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并给护士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社会回报,降低其应激反应水平。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3.2 引导护士积极应对

  应对是指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对心理应激,重新恢复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状态;消极的应对则往往会使人继续停留在充满压力的应激状态,继续消耗自身潜在的能量,产生倦怠,甚至导致心理疾病。首先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倦怠的征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压力时,可暂时避开压力环境,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学会积极适应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对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要一味地抱怨,及时调整心态,学会换一种角度看压力。学习合理减压,自我调节,大家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互相开解,排遣压力。充分的休息、充足的营养、规律的运动、适当的业余爱好能使精神放松,心境开阔,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3.3 引导护士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学习

  帮助护士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协助做出职业选择。许多年轻护士不知道适合做什么,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从短期来看,工作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长期来看,现在的工作是为未来的工作积累能力,今天的努力将成为明日的积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十分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仅学习专科知识,还要学习沟通等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学会融会贯通。这样提高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4 小结

  护士的职业繁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

【参考文献】
    1 VisinitiniR,CampaniniE,FossatiA,et al.Psychological stress in nurses,relationships with HIV-infected patients The risk of bumout syndrome.ADS Care,1996,(8):183-194.

  2 Martin F,Poyen D,Bouderlique E,et al Depression and bumout in hospital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1997,(3):204-209.

  3 Rout U.Job stress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 nurses in primary care in England.Psychology Rep,1999,85(3):981-986.

  4 稻冈,文昭.减轻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2):53-54.

  5 Lee,Vickie MSN,Henderson,et al.Occupational stress and organi2 zational commiment in nures administrators.Nurs Adm,1996,26(5):21-28.

  6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 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8 冯莺,骆宏,叶志弘.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作者: 肖莉银,陈 君作者单位:430022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