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1期

草乌中毒患者1例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草乌。中毒。护理草乌是中药材,其性味:辛苦、温,有毒。本科于2011年10月21日成功地抢救了1例误服药酒(引起中毒的主要成分是草乌)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草乌;中毒;护理

  草乌是中药材,其性味:辛苦、温,有毒。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其主要成分含生物碱,有乌头碱、异乌头碱、次乌头碱、素馨乌头碱等[1]。3~5mg乌头碱可致人死亡[2]。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呼吸中枢麻痹[3]。本科于2011年10月21日成功地抢救了1例误服药酒(引起中毒的主要成分是草乌)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2岁,因误服外用药酒(量约30ml)后1h,出现胸闷、气紧、恶心,于是2011年10月21日13:50步行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HR 92次/min,R 21次/min,BP 96/70mmHg,神志清楚,心律齐,无杂音,即予温开水洗胃,抽出淡黄色伴少量食物,洗至洗出液澄清,并建立静脉路。于15:20心电监护示室上性心动过速,HR 214次/min,同时全身大汗,即予抗心律失常: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未改善,再予生理盐水20ml+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推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于15:45 HR为150次/min,心电图示心房纤维颤动、频发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融合波,即予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抗心律失常,于16:00患者出现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汗淋漓、呼吸缓慢4次/min,心电图示室性颤动,立即予电击除颤、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处理,16:03自主呼吸、心跳恢复,HR 136次/min,R 24次/min,BP 62/32mmHg,患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5cm,对光反应存在,烦躁、汗多,用多巴胺调节血压,血压逐渐上升,用安定镇静,阿托品对抗迷走神经兴奋等处理。之后到时17:00反复出现3次心室颤动,经电击除颤后均恢复自主心跳,心电图提示多发性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生理盐水44ml+胺碘酮300mg持续微量泵静脉推注(10ml/h),人工气道吸氧6L/min。于19:00家属提供药酒的主要成分是草乌。于22:00心律逐渐转为窦性心律,律齐,皮肤干燥,安静。于10月22日16:00患者神志转清醒,并于10月30日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尿量。护士应借熟练的心电图知识,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严禁关闭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识别室颤及室颤的警告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应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及相应的护理记录。床边备好除颤器和急救药品器械,当突然发生室颤时,应迅速果断地进行电击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条件。室颤患者存活的可能性随室颤的持续而迅速降低,每分钟下降7%~9%,施行除颤时间延长10~20min,其存活的可能性降至0[3],所以尽早识别室颤与及时采取电击除颤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4],而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监视着患者的心电波和生命征,最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该患者多次出现室颤均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电击除颤。

  2.2 及时清除余毒

  在不知毒物具体成分时,予温开水洗胃,清除残留在胃内的有毒成分,减少毒物进一步吸收。

  2.3 医护紧密配合

  动作熟练,掌握药品及除颤动仪的使用,护理技术娴熟,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药品及时有效使用。

  2.4 做好基础护理

  清洁口腔每日2次,避免口腔并发症,定时协助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及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气吸入,纠正缺氧,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每2h翻身1次,预防压疮。烦躁时床栏保护,预防坠床。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泌尿道感染,清醒后及时拔导尿管。做好心理护理,患者清醒时有恐惧不安的心理,护士要耐心给予解释,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情绪。

  3 小结

  草乌中毒症状一般在服药后0.5~2h之间出现[3],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尚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由此引起迷走神经中枢兴奋,出现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等,由于延脑中枢被麻痹发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最后可发生心搏骤停及呼吸衰竭[5]。该患者抢救成功,首先是有效的洗胃,减少毒物进一步吸收,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致命心律失常,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抢救措施,正确的呼吸道管理等,保证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维持在较好状态,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抢救技术,各类抢救仪器性能,熟悉操作与医生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导组.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07.

  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2.

  3 张天平.中华内科杂志,1988,24(11):689.

  4 黄爱珍.心肺复苏新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128.

  5 周菊花,顾春梅.4例乌头碱中毒的诊治分析.农垦医学,2001,23(3):192-193.

  

作者: 林小英,吴红美作者单位:354300 福建武夷山,武夷山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