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依那普利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化的干预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化和发生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对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化和发生房颤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依那普利治疗组90例,复方降压片对照组60例。结果治疗18个月后依那普利治疗组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化和发生房颤的干预作用。 方法  对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化和发生房颤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依那普利治疗组90例,复方降压片对照组60例。 结果  治疗18个月后依那普利治疗组2.2%的患者发生房颤,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的心率[3~6Am:(62.5±7.6)次/min,9~12Am:(79.0±10.6)次/min]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心率[3~6Am:(69.0±8.6)次/min,9~12Am:(85.5±10.1)次/min]及对照组的心率[3~6Am:(70.5±8.8)次/min,9~12Am:(90.5±10.8)次/min](P<0.01)。 结论  依那普利能够预防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和房颤发生。

  关键词  依那普利 高血压病 心率变化 心房颤动
      
  Intervention effect of enalapril on heart rate variety in hypertension
     
  Xue Xinghai,Zhang Xia,Chen Hongying,et a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Jingzhou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angjiang University,Hubei43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A-CEI)on heart rate variety and atrial fibrillation(Af)in hypertension.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ver a eighteen-month trial was conducted involving150patients with heart rate variety and Af in hypertension.90pa-tients received ACEI,and60patients received Fufang jiangya pian.Results At the end of18months,2.2%pa-tients in ACEI group and6.7%patients in Fufang jiangya pian group attained Af(P<0.05).The heart rate was(62.5±7.6)bpm(3~6Am),(79.0±10.6)bpm(9~12Am)in ACEI group and(70.5±8.8)bpm(3~6Am),(90.5±10.8)bpm(9~12Am)in Fufang jiangya pian group(P<0.01).Conclusion ACEI could prevent in-creasing heart rate fleetness and Af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enalapril hypertension heart rate variety atrial fibrillation
      
  目前高血压仍是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重要发病原因,而静息时心动过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患者的危害,亦是众所周知的,治疗难度大、费用高。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的增长趋势,探讨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方法就显得更重要了。本文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和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希望得出对临床有价值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指南,笔者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门诊患者中选取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105例,女45例,年龄45~65岁,平均(55.4±5.6)岁,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1或2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79mmHg,舒张压90~109mmHg),平均血压(162±15)/(98±7)mmHg,病程0~2年,未曾服用过或停用降压药物2周以上。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50~66岁,血压正常。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肌病、冠心病、预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瓣膜病。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那普利组90例;对照组:复方降压片组60例(复方降压片成分为利血平、双肼酞嗪、双氢克脲噻、异丙嗪等)。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健康组:血压正常者10例。
   
  1.2.2 给药方法 治疗组:依那普利10~20mg/d;对照组:复方降压片1~2片,tid,均视情况可加用利尿剂降压,使治疗后卧位血压降为110~140/80~90mmHg。治疗观察时间为18个月,观察心房颤动及心率变化情况。在给药前对150例患者及10例健康者进行Holter检查,治疗18个月后对150例患者(除外已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Holter复查。佩带Holter时间为下午3时至次日下午3时,佩带前12h及佩带过程中禁用咖啡、浓茶、酒和烟。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心房颤动 观察18个月共有6例发生心房颤动,其中治疗组2例(2.2%),对照组4例(6.7%),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高血压 两组患者平均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40/10~20mmHg,治疗组降压效果为4个月达到稳定血压,对照组可以降到目的水平,但不稳定。
   
  2.3 心率变化 对Holter记录的结果进行3个时段分析,即24h心率均值、凌晨3~6Am心率均值、上午9~12Am心率均值。
   
  2.3.1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及健康组3组间心率的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3组间治疗前心率的比较 (略)

  注:与健康组比较, * P>0.05,与健康组比较, △ P<0.01,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2.3.2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和组内心率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的比较 (略)

  注: △ 与组内及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被研究者的心率均在3~6Am达到谷值,在9~12Am达到峰值,与文献报道一致 [1~2] 。但高血压患者在同样时段的心率均比健康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依那普利治疗后心率比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下降。依那普利治疗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且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短,同时观察到房性早搏的发生率亦比对照组低。以上说明依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可以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可以控制心率增快。
   
  高血压病导致心率增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窦房结内在的节律增快所致,也可能是外部的因素对正常心脏起搏点影响的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交感活性增高伴昼夜节律紊乱、同时迷走神经活性及昼夜节律减低 [3] 及血管内皮的损伤、动脉压的升高、心肌的纤维化均是心率增快的重要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使体内AngⅡ减少,抑制醛固酮(ALD)分泌和交感神经活性,阻止缓激肽的降解,刺激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的释放,提高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扩张,降低动脉张力,血压降低,从而使心肌氧供需平衡、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心率。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是折返和自律,多数为心房内多个小折返引起。心肌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有多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后者的主要成分为胶原。心肌间质胶原的降解与生成速度几乎相等以保持胶原的稳定,当心肌间质胶原生成过多,就会发生心肌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会促进心肌间质胶原的生成,AngⅡ和ALD是RAAS的两种效应因子。多项实验表明心房内ACE的活性和AngⅡ受体密度比心室高 [4~5] 。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就是通过减少AngⅡ的生成,抑制ALD的分泌来减轻心房扩张,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和心房压,预防心房纤维化,最终达到预防心房颤动或心房早搏的发生。
   
  在我国,目前正处于高血压病的高发病率阶段,预防其并发症是很重要的。依那普利预防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和房颤发生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治疗时间越长临床效果越好,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Palatini P,Julius S.Heart rate and the cardiovascular risk.J Hypertens,1997,15:3-17.
   
  2 郭艺芳,宋光耀,郑梅荣,等.窦性心率的昼夜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40.
   
  3 Chakko S,Mulingtapang RF,Huikuri HV,et al.Alterrations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its circadian rhythm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fre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Heart J,1993,126:1364-1372.
   
  4 Allen AM,Zhou J,Mendelsohn FAO,Localization of angiotensin AT 1 and AT2 receptors.J AM Soc Nephrol,1999,10(suppl11):23-29
   
  5 Brilla CG,Pick P,Tan LB,et al.Remodeling of the rat right and left ventricles in experimental hypertention.Circ Res,1990,67:1355-1364. 

  (编辑江 风)

  作者单位:434000湖北荆州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市人民医院慈济分院心内科

作者: 薛兴海 张霞 陈洪英 应剑虹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