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3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临床较常见,病情较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有一定难度。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利尿、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综合治疗,多数可达到较好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6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临床较常见,病情较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有一定难度;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利尿、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综合治疗,多数可达到较好疗效。结论  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以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临床较常见,病情较复杂,并发症较多,治疗有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36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治疗情况做以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36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9例,女7例;年龄38~66岁,平均48岁。本组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所有病例均行肝肾功能、病毒标记物、HBV-DNA、腹水常规、腹部B超等检查。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6例,C级30例;乙型肝炎34例,丙型肝炎2例;合并上腔静脉血栓狭窄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纳差、腹胀,尿量减少,口渴19例(53%),发热10例(37℃~38.5℃)占28%,上消化道出血8例(22%),腹痛者6例(17%),腹压痛17例(47%)。

  1.3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10×109/L者7例(19%),<4.0×109/L者17例(47%),黄疸增高12例(33%),血钠、钾、氯均低于正常值者28例(76%),低蛋白血症30例(83%),腹水为渗出液者12例(33%),中间性腹水16例(44%),血性腹水2例,腹水多形核细胞>50%者26例(72%),合并不同程度肾功能障碍者10例(28%),腹水培养阳性1例(3%)为大肠杆菌。

  1.4  治疗与转归  (1)休息,有上消化道出血者给予降门静脉压及止血治疗、护肝治疗;(2)有腹痛、腹部压痛、腹水白细胞增多(包括中间性腹水)者,可认为自发性腹膜炎(SBP),及早应用抗菌药物如头孢二、三代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连续用药10~14天;(3)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胶体渗透压,输白蛋白、血浆;(4)有的患者因腹胀限水而引起血容量不足,在补液同时给予速尿、安体舒通,20%甘露醇利水;(5)对腹水量大、症状重者采用放腹水,输白蛋白及利尿剂综合措施;(6)活动性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者,可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连续服用。笔者观察10例,其中服药长者近4年,有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有2例自行停药发生重型肝炎,有2例好转,2例无效;(7)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肾损害药物。经过综合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得到控制者24例(67%),自动出院4例,未得到控制者8例(22%),最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癌、肝肾综合征。

  2  讨论

  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治疗上不能单用利尿剂,应积极寻找引起顽固性腹水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多数患者可以得到缓解。(1)控制感染。自发性腹膜炎(SBP)是引起顽固性腹水的重要原因,SBP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为发热、腹痛者很少。腹水常规为重要参考指标,腹水白细胞数>0.2×109/L,多形核细胞>30%可疑为腹腔感染,大于50%可判定为感染。应尽早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二、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药物,对G-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用药时间不少于2周 。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可不作为主要参考指标;(2)纠正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患者食欲差,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导致低白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尽早补充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能增加利尿效果;(3)肝硬化腹水患者因腹胀而限制饮食,同时利尿剂的作用,使有效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在近曲小管大量被吸收。因此,纠正有效血容量不足,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重要措施。其表现为乏力、口渴、尿量减少。20%甘露醇进入血液循环后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组织间隙的液体迅速转移入血管内,使血容量增加,与人体白蛋白合用有协同作用。血容量的增加,提高了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同时应用速尿可增加疗效;(4)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本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地低钠、低氯、低钾,与体内水分过多的稀释及食欲差、限盐、利尿均有关。治疗上笔者主张大量腹水可不必严格限钠盐,适当补充钾盐,合理使用利尿剂;(5)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多属于Child-Pugh分级C级,5年生存率为14%,并多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所致,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恢复肝功能的重要措施。在笔者观察的10例服用拉米夫定患者中有4例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基本维持正常,腹水消失,维持正常生活及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长期服用,不必过多担心YMDD变异,而且不能轻易停用,以防重型肝炎发生[2~3]。

  综上所述,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是人体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要进行全面分析其原因,实行综合性治疗,多数患者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冯占文.肝硬化失代偿并自发性腹膜炎102例分析.实用内科杂志,1987,7(2):74.

  2  陈健芳.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3例治疗初探.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1):676.

  3  林永焕.关于肝硬化腹水限钠治疗问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6):381.

  (编辑 晓  青)

  作者单位: 262700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传染科

作者: 魏新全 王秀玲 张龙跃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