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模式。无创机械通气模式:BiP......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模式。无创机械通气模式:BiPAP,吸气压8~25cmH2O,呼气压3~6cmH2O,氧浓度40%,在保持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再进行调节,通气时间1周,每天2次,每次4h。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对提高PaO2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好,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使用,减少患者痛苦,对提高PaO2和降低PaCO2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机械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Non-invasive mechanic ventil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type-Ⅱ respiratory faliure

  HONG Song,SHUI Hong,CHEN Yan-qi.Beijing 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patients with type Ⅱ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6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oninvasive mechanic ventilation and control.Cases in control were given antiinfection,eliminating phlegm,relieving asthma,hormone and supply treatment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 ventilation in addition to above routine treatment.Respiratory treatment parameter was as follow.S/T model,IPAP 8~25 cmH2O,EPAP 3~6 cmH2O,twice a day and 4 hours per time,each course lasted for 7 days.Results  After 7 days,PaO2 and PaCO2 changed significantly m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0.05).Conclusion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s an auxiliary treatment is definitely valuable for COPD patients with type-II respiratory failure.

  【Key words】  mechanic ventilation;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spiratory faliure

  无创机械通气包括经面鼻罩正压机械通气和负压通气,临床应用已有多年,但疗效还不够确定,尚存争议,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4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97年公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标准[1],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间,选择我院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 (68.11±6.17)岁;对照组:男25例,女9例,年龄57~80岁,平均(69.03±7.23)岁。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提供的Vision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瑞典RADIOMETER公司提供的ABL-700型血气分析仪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1.2.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辅助通气,选择BiPAP模式设置参数,吸气压力在 8~25cmH2O,呼气压力在3~6cmH2O,氧浓度开始为40%,视经皮血氧饱和度再行调节,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潮气量保持在7~10ml/kg范围。每天2次,每次4h,最高8h,7天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组上机前和上机7天后动脉血气分析,与之相对应,对照组亦行动脉血气分析,作为比较。观察项目包括pH、PaCO2、PaO2,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2、表3。

  表1  治疗前两组指标对比

  表2  治疗后两组指标对比

  表3  治疗组上机前和上机7天后指标对比

  3  讨论

  COPD呼吸动力学,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和功能残气量的升高,因而呼吸作功增大,氧耗量增加,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6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mmHg)。COPD急性发作期,由于感染的因素,加重了上述病变的发展,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排出CO2,提高PaO2。无创机械通气基本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PSV)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当患者吸气时,呼吸机同步送出吸气正压,帮助患者克服阻力,减少患者呼吸作功,提高肺泡通气量,有利于改善通气功能,呼气时提供较低的呼气正压,抵消和减少呼吸肌克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做功,呼吸功耗减少,改善呼吸肌的疲劳。无创机械通气可提供双相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每次呼吸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在呼气末保持一定的正压从而避免末梢支气管萎陷,有利于CO2排出,提高肺泡内氧分压[2]。治疗组较对照组在PaCO2下降与PaO2升高都有明显差别,且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心率减慢,说明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衰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减少心室跨壁压,改善氧合,使心肌供O2升高,减轻肺水肿,从而使心功能改善,心率下降[3],因而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也有良好效果[4]。无创机械通气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带来的如气管损伤、肺部反复感染、气管分泌物增多等问题,且连接简单、快捷、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易于配合,有利于观察病情。试验中为避免机械通气中过度充气导致的通气机肺损伤可以采取逐步增高压力和延长气道压力爬坡时间来调节压力,在保证动脉氧饱和度在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采取低的吸气压力。对于面罩带来的压迫问题和漏气问题,可使用合适面罩和机器本身有的漏气补偿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度过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并增加慢性通气受损患者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5]。对COPD急性加剧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失代偿,无创机械通气对患者可以有效地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并可以降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COPD急性期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水平的压力,克服呼吸道阻力,减少患者呼吸做功和氧耗,改善呼吸肌疲劳,防止肺泡萎陷,改善弥散功能,从而提高PaO2,降低 PaCO2,改善病人的临床状况。

  【参考文献】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7,20(4):199-203.

  2  王辰,商鸣宇,黄克武,等.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12-216.

  3  蔡柏蔷.呼吸内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0-721.

  4  朱蕾.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534.

  5  黄绍兴.呼吸机治疗与监护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7.

  作者单位: 100730 北京,北京医院呼吸科(△急诊科)

  (编辑:苜  紫)

作者: 洪松税宏陈燕启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