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直背综合征2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直背综合征为一临床少见病例,大多数患者在得到正确诊断前,均有过误诊经历。现将我院2005年5月确诊的2例直背综合征报告如下。1998年发现心悸,外院心电图发现“早搏”,具体诊断不详。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至我院行MRI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直背综合征为一临床少见病例,大多数患者在得到正  确诊断前,均有过误诊经历。现将我院2005年5月确诊的  2例直背综合征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25岁。间断心悸7年。1998年发现心悸,外  院心电图发现“早搏”,具体诊断不详。服用可达龙后好  转。未继续服药。反复出现心悸,2004年超声提示左室舒  末内径58mm。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乏力,心悸。至某医院  就诊,门诊查超声报告左室舒末内径66mm,室性早搏呈二  联律。以扩张性心肌病收住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为进  一步明确诊断至我院行MRI检查。接诊后查体:神志清,  自主体位。BP 120/80mmHg,未见颈静脉充盈怒张。双肺  呼吸音清晰。心浊音界略向左下扩大,HR 77bpm,律不齐,  1min可闻及3次早搏。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  缩期杂音。腹平软。脊柱胸段平直,后凸消失。超声心动图回报左室壁活动度偏低,射血分数53%,舒张末内径  57mm。X线胸部后前位加侧位及胸部MRI均提示胸椎后  凸消失变直,测量胸廓前后径110mm,左右径310mm,两者  比值0.355。临床诊断:直背综合征。 

  例2:男,33岁。阵发心前区发紧感2年加重半天于  2005年5月30日来诊。2年前类似发作时曾做相关检查正  常。平素每日打羽毛球2h无类似发作。今日午饭后出现阵  发性心前区紧缩感,每次数分钟,发作数次来诊,无胸闷胸痛  晕厥。既往体健,吸烟10余年,每日约20支。接诊后查体:  BP 145/80mmHg,神清,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未闻及  干湿性 音。心浊音界正常,HR 73bpm,心律齐,未闻及病  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 痛,双下  肢不肿。X线胸片后前位加左侧位回报:心肺未见异常。侧  位示脊柱生理曲度尚可,剑突内陷,第8胸椎水平胸廓前后  径100mm,后前位胸廓横径314mm,两者比值0.32,心胸比  率0.47。结论:心脏X线检查符合扁胸综合征。 

  2 讨论
      
  直背综合征又称为扁胸综合征。由于胸椎生理曲度消  失变直,胸廓前后径变窄,使心脏置于狭小的胸骨与胸椎之  间,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Rawlings称之为“假性心脏  病”    [1]   。有的患者有活动后心慌、胸闷、头昏、乏力等症状,  有的则无自觉症状。在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1~3级  收缩期杂音,有时杂音粗糙,偶达4级。卧位杂音增强,坐  位、立位减弱,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杂音明显增强。可有轻  度震颤,P    2   亢进。心脏杂音的产生是由于胸廓前后径变  窄,使右心室流出道紧贴前胸壁,以致使正常的生理喷射性   音响易于传导出来    [2]    。心电图可以正常或有早搏及非特  异性T波改变,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与右室  流出道长期受压而稍增厚有关;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正常,少  数有心室略大,有二尖瓣脱垂,其原因是胸廓扁左室受压,  二尖瓣易向左房脱垂有关。但不能除外先天性二尖瓣脱垂  的可能    [3]    。 

  胸部X线片是诊断直背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在  正位胸片上两肺血管无明显改变,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  段轻凸或平直,心胸比正常。在侧位胸片上可见胸矢状径  变小,尤以第8胸椎平面显著,流出道紧贴前胸壁。当胸廓  横径与矢状径之比大于2.5时,则应考虑直背综合征的可  能。胸廓横径系指在右膈顶水平胸廓内缘之最宽径。矢状  径为第8胸椎椎体前中部至胸骨后缘之间径(成人减  2mm,小儿减1mm,作为胸内壁软组织厚度)。根据DeLeon  等的资料,直背综合征病人的胸廓前后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值明显减小。在正常男性,该比值为0.47,而患本症之男   性病人为0.358;在正常女性,该比值为0.457,而患本症之  女性为0.373   [4]    。这些数据可供诊断时参考。 

  诊断直背综合征时,首先要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如房  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的存在,  然后才可考虑本病。以“直背”或扁平胸伴心脏杂音为特  征表现的“直背综合征”,心脏既可完全正常,亦可伴有各  种病变。将无害性杂音误为器质性心脏病杂音,从而将直  背综合征误诊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可造成病人长期心理  负担。反之,遗漏瓣膜性或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又将贻误  其及时的治疗。故在直背综合征诊断问题上应尽力避免上  述两种诊断错误。  本征病因目前不明,可能为先天或幼年时原因不明的  发育障碍引起    [5]    。预后良好,因不影响功能,故不需特殊  治疗。随年龄增加,有自然缓解的倾向。但对于随年龄增  加而无明显缓解倾向者,应预防肺部疾病,尽量减少心脏负  荷,以防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Rawlinga MS.The “Straight back” syndrome:Anew cause of pseud-  oheart disedse.Am J Cardiol,1960,5:333. 

  2 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2,1433. 

  3 Daty KK.Seraight back syndrome.Br Heart J,1964,26:614. 

  4 DeLeon AC.The Straight back syndrome:clinical cardiovascular   manif estations.Circulation,1965,32:193. 

  5 邹仲.胸部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376.         

  作者单位: 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编辑:云 兆)

作者: 蔡洪滨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