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12例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以引起临床注意,避免其发生。方法结合文献报道,观察1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10例轻、中度患者给予对症处理,2例重度患者,静注纳洛酮0。结论纳洛酮对双硫仑样反应有治疗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以引起临床注意,避免其发生。方法  结合文献报道,观察12例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对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10例轻、中度患者给予对症处理,2例重度患者,静注纳洛酮0.4~0.8mg,症状均于3h内缓解。结论  纳洛酮对双硫仑样反应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头孢菌素;双硫仑样反应;纳洛酮;治疗
  
    我院2003~2005年共诊治双硫仑样反应病例12例,这与头孢菌素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有关。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诊治措施等进行探讨,以避免其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57岁。

  1.2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均在应用头孢菌素期间饮酒后出现不适,其中头孢哌酮9例,头孢曲松钠2例,头孢氨苄1例。症状有面部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加快,2例心电图示S-T段下移伴心律失常、轻度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症状发生于乙醇暴露的0~4h,以10~30min最多,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呈正比。

  1.3  诊断及治疗 

  对应用可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菌素等药物的患者,如饮酒后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应考虑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但要注意与乙醇中毒、心血管疾病等鉴别。我们对10例轻、中度患者给予5%~10%葡萄糖液500~1000ml,加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等。对有低血压、心率加快,S-T段下移伴心律失常、轻度呼吸困难等表现的2例重度患者,除上述措施外给予吸氧,静注纳洛酮0.4~0.8mg,症状均于3h内缓解。

  2  讨论

  双硫仑是一种药物,本身对机体不产生作用,但服用该药后饮酒,因其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代谢受阻,使血液中乙醛浓度增加而发生反应[1];严重者可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抑制、意识丧失、惊厥等。某些抗菌药物,也可抑制乙醛脱氢酶,而导致与上述相似的反应,临床上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涉及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呋喃唑酮(痢特灵)[2],以头孢菌素最多见。双硫仑样反应与用药后饮酒有关,但关于禁止饮酒的时间,文献报道不一,多数认为服药期间和服药后5~7天内[3],故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1周内避免饮酒,包括任何含乙醇的饮料、食品、药品。日本人原田益善等学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收集了10例头孢菌素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其中1例为先饮酒再给药后出现症状。因此,也须了解给药前患者的饮酒情况。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包括脂肪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的患者尤应注意,因为他们出现反应的程度往往更严重,持续时间更久。

  双硫仑样反应虽停用乙醇后症状即逐渐减轻消失,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但症状严重者需采取相应措施,不可等待体内乙醛自然氧化,应积极治疗尽量缩短低血压期[4]。本文2例重度患者,给予纳洛酮0.4~0.8mg治疗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拮抗阿片肽有关外,也可能与其降低自由基损伤,逆转乙醇对肝脏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代谢障碍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有关[5]。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

  2  冯婉玉,蔡爽.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药物的戒酒硫反应.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5):327.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37.

  4  王立克,王金锋,钱瑞英.静滴头孢哌酮及停药后饮酒发生“双硫仑样”反应4例.中国新药杂志,2002,11(2):167.

  5  孟庆芳,吴志林.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462例疗效观察.新医学,2003,34(5):323.

  作者单位: 442700 湖北丹江口,汉江集团汉江医院急诊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贺鹏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