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困难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点击显示 收起

    结核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但临床工作中存在较多诊断与治疗困难现象,笔者复习了相关文献后做如下总结。

  1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困难分析

  1.1  不多见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明显特异性,一些医生往往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影响疗效,增加死亡率。具体总结如下:(1)无明确结核病史、结核接触史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灶;(2)无典型的脑膜刺激征;(3)无发热、盗汗、乏力、食欲差等结核中毒症状;(4)一些首发症状如脑神经损害、瘫痪、抽搐误诊为其他疾病,忽视结核性脑膜炎存在。

  1.2  不典型的脑脊液改变 

  所有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都应行脑脊液检查。确诊主要依据脑脊液分枝杆菌的培养,但此方法通常需要数周,并且所需脑脊液也较多。临床医生往往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辅助诊断。典型脑脊液为三高两低,即压力高、白细胞较高、蛋白高,糖和氯化物降低,但临床工作中,不典型脑脊液很多见,不容忽视,总结如下:(1)糖正常者约占23%;(2)氯化物不低;(3)蛋白正常,约占9%;(4)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5)抗酸染色查不到结核杆菌。

  2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困难分析

  2.1  时机不当 

  结核性脑膜炎一定要早期治疗,只要不能排除结核性脑膜炎,就不能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脊液不典型而误诊,从而丢失了治愈的最佳时机。据统计:第1周开始抗结核治疗,70%缓解;第2周开始抗结核治疗,50%缓解;超过3周才抗结核治疗,疗效极差,死亡率极高。

  2.2  没有联合用药,疗程不足 

  联合用药的原则:首选杀菌药,配用抑菌药,WHO建议至少选择3种药联合治疗,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目前推荐主要一线抗结核药,见表1。表1  目前推荐主要一线抗结核药(略)    注: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2.3  是否合理应用激素 

  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短程应用一定量的激素,可以减轻渗出和脑水肿,必要时可以鞘内注射,以防止并发症,但必须在抗结核前提前应用。据统计,存活率:并用激素45%,不用激素25%,疗程6~8周为宜。

  2.4  是否及时处理并发症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很多,如脑积水、脑脊髓蛛网膜炎、结核瘤等。如不及时治疗,必然影响疗效。

  2.5  有无混合感染 

  如结核性脑膜炎同时有细菌、病毒等感染,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也会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临床医生一定要高度识别。

  2.6  有无其他部位结核灶  身体其他部位存在结核灶,治疗困难。

  2.7  有无基础疾病 

  如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有HIV感染、肿瘤等存在,也会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2.8  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差异,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必然影响疗效。

  总之,结核性脑膜炎是可治之病,临床医生一定要早识别、早期正规治疗,就能挽救更多的病人,造福于社会。

  作者单位: 461200 河南鄢陵,鄢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杨熠)

  

作者: 吕艳芳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