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利膈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0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20世纪70年代将利膈汤制剂运用于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表现高热、扁桃体肿大为主要症状,其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中药组200例,男130例,女70例。西药组200例,男女之比、年龄与中药组相同。2共同症状高热,体温39℃~40℃,咽痛,吞咽感觉不利,小儿进食时哭闹,甚至拒食,大便秘结,小便......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20世纪70年代将利膈汤制剂运用于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表现高热、扁桃体肿大为主要症状,其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中药组200例,男130例,女70例。年龄2~15岁70例,16~25岁110例,25~50岁20例。西药组200例,男女之比、年龄与中药组相同。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1.2  共同症状  高热,体温39℃~40℃,咽痛,吞咽感觉不利,小儿进食时哭闹,甚至拒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口唇红干,扁桃体一侧或两侧红肿,Ⅱ~Ⅲ度肿大,或表面有脓苔,凸凹不平;末梢血常规:白细胞4.0~20.0×109/L,中性65%~90%。

  1.3  治疗方法  中药组给予利膈汤(连翘、牛蒡子、大黄、荆芥、甘草、防风、金银花、薄荷、黄连、生栀子、黄芩、桔梗、芒硝)50ml,4次/d,体温降至正常后改100ml,2次/d。小儿量酌减。西药组:青霉素800万u,每日1次静滴,加扑热息痛1.0g口服退热,体温降至正常即停服。

  1.4  治疗结果  中药组:1~2天退热,扁桃体及末梢血常规3~5天恢复正常。西药组:2~3天退热,最长4~6天,扁桃体及末梢血常规3~7天恢复正常。

  2  讨论

  利膈汤是宋代许淑微《普济本事方》[2]书中记载用来治疗虚烦上盛、脾肺有热、咽喉生疮等病。临床观察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是常见的症状。扁桃体炎,古籍[3]历代医学文献有喉痹、嗌肿、喉风、乳蛾、咽痛之称。属于乳蛾较为确切,多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风热或风寒循口鼻而入侵肺所致。咽喉外通口鼻,内达肺胃,故首当受邪,邪毒搏结,津液受灼煎炼成痰,痰火邪毒蕴结喉核红肿胀大,即为乳蛾。西医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菌球、腺病毒等感染所致。扁桃体血管扩张,血液加快,渗出,以清除消灭致病因子,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吞噬并搬动坏死组织以利修复。利膈汤方中金银花[4]、连翘、栀子、黄连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痈、上泻胃腑之热,下利肝肾之湿、通泄三焦实火。薄荷、牛蒡子、荆芥、防风具有解表、疏散寒热、利咽喉、消乳蛾作用,芒硝、大黄、甘草组成调胃承气汤,不仅有泻热通便之功,而且有导热下行的作用,以利于中焦热邪之清涤,又能解热毒,存胃津,润燥结,使火热之邪借二阴为出路,寓釜底抽薪之意。桔梗载药上行,使药物直达病灶,充分发挥药效。乳蛾为上有痰水,邪毒蕴结,喉核肿大,下有有形之积滞,胸膈热盛非清不去,肠中腑实又非下不除,若单泻其火则在下之积滞不得去,若单去其积则在上之热邪不得清,惟有清热泻火通便,清上泻下并行才能治其病之本。通过中、西医两组治疗结果比较,中药组退热、抗炎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8.

  2  许淑微(述).普济本事方.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56.

  3  丁先迪.诸病源候论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42.

  4  江苏新医学院.中华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894-4148.

  (编辑:商  洁)

  作者单位: 110034 辽宁沈阳,武警辽宁总队医院

作者: 马丽君,潘竟贤,丁国臣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