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不同类型冠心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的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急慢性炎症时,产生的敏感,但非特异的标志物之一。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明[1]。近年来很多研究显示,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与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及血栓事件有一定关系。有学者认为,血清中的CRP水平升高,是动脉......

点击显示 收起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慢性炎症时,产生的敏感,但非特异的标志物之一。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明[1]。近年来很多研究显示,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P)与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及血栓事件有一定关系。有学者认为,血清中的CRP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因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所以可根据CRP的浓度来预测冠心病的风险及预后[2]。本研究选择了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对其血中hs-CRP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炎症因子与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收住我院的经临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冠心病病例。在排除感染、肿瘤、近期手术、外伤、结缔组织病、瓣膜病等后,依类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6~26岁。本组均为劳累型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诱发疼痛的因素、程度相同,每次疼痛的性质、部位无改变,疼痛的时限也相仿,含服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的时限内发生疗效。不稳定型心绞痛(UA)2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34~77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41~76岁,本组诊断条件是:必须有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变化,并具有下列2项中的1项以上,方可诊断:(1)缺血性胸疼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符合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

  对照组22例,系我院中老年健康体检时,排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结缔组织病,感染等情况的个体。

  1.2  方法  凡纳入对象均采用清晨空腹血2ml。测定方法:酶联免疫计数法,严格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的说明书具体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能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冠心病组一般状况(略)

  本研究各组一般情况,性别采用χ2检验,年龄、高危因素等采用T检验。结果均显示P>0.05,示无统计学差异,3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2  不同类型冠心病各组间hs-CRP血中浓度的变化  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冠心病各组间hs-CRP血中浓度的变化(略)

  不同类型冠心病(SA、UA、AMI)血中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后者hs-CRP的有增高趋势,但本研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AMI与SA、UA比较血中hs-CRP显著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参与所致的复合病变,其中炎症因素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很多研究证明,炎症标志物hs-CRP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病危险性呈正相关。尤其是与冠状动脉的急性损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3]。有认为CRP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最有力的指标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

  本研究显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虽然均有CRP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心肌梗死组,则是显著升高(P<0.01),既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也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现在多认为CRP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也是一种炎症介质,参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当有急性炎症或创伤时血中此种蛋白(CRP)会明显升高[5]。此时,被CRP激活的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内由稳定转向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通过多种途径和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进而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以致血管闭塞[6]。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达9.79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叶雄伟等研究认为[7]hsCRP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发生AMI的危险性的指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报道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冠心病组血中CRP有升高的趋势。且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之间血中CRP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CRP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8]。

  随着医学的进步及人们对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不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血管,所谓非感染、孤立的因素引起的疾病。大量的血清学,病理学证据说明,感染及炎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甚至认为炎症反应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还有认为感染与炎症是冠心病的新的发病因素之一[9]。

  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最有力的指标之一,已有许多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发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因此,进一步认识冠心病的新发病因素,无疑对今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Trine M, Helle AS, Vibeke EH, et al. C-Reactine, dietary n-3 fatty acids and the extent of coronary disease. Am J cardiol,2001,88(10):1139-1142.

  2  Rettersto L, Eikvar L, Bohn M,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death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prema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10 years follow-up study. Atherosclerosis,2002,160;433-440.

  3  Alvarez gareia B, Ruiz C, chacon P, et al. Highsensitivity c-reaetive protein in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risk marker far unstable carotid plgue. J vase surg,2003,38(5):1018-1024.

  4  牛玉宏,许从峰.尖孔反应与动脉硬化.北京大学生报,2001,33(4):323-327.

  5  Verma S, Yeh. ETH. C-reactive protein and atherombsisbeyond a biomarker: an actual partaker of lesion formation.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3,285(5):R 1253-1256.

  6  燕声满.感染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5(4):48-59.

  7  叶雄伟,于小妹,王强,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梗的相关性分析.心脑血管防治,2005,2(5):13-15.

  8  金亚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6):262-264.

  9  张立.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5):260-261.

  10  Roberts WL, Mouton L, Law TC, et al. Evaluation of nine animate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in method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applications. Circulation,2000,101:3-11.

  作者单位: 010017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心内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任志亮刘娟吴云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