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穴位埋线法配合中药治疗癫痫137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癫痫是一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发作性的短暂神志丧失和全身不同程度的抽搐。本病对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负担,目前中西药物治疗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自1992年以来运用穴位埋线法配合中药治疗癫痫13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

点击显示 收起

    癫痫是一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发作性的短暂神志丧失和全身不同程度的抽搐。本病对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负担,目前中西药物治疗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自1992年以来运用穴位埋线法配合中药治疗癫痫13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治疗137例,男85例,女52例。18岁以下36例,19~50岁70例,51岁以上者31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68岁。病情严重者82例(抽搐每日均发作或日发作数次),病情轻者55例(抽搐每月少于3次)。

  1.2  主要材料  消毒肠线2束,长约2cm;消毒不锈钢丝(最好用截断的节育环)1个,长约0.5cm。

  1.3  埋线部位  大椎、心俞、肝俞、肾俞穴上皮下。

  1.4  方法

  1.4.1  穴位埋线  稀碘酊消毒肝俞穴上及周围皮肤约10cm,局部麻醉后,距穴上皮肤约1.5cm处用无菌刀片挑破皮肤约0.8~1.0cm,用止血钳沿皮下钝性分离至穴位,钳夹肠线填塞于该处,不用缝合,纱布加压包扎(心俞、肾俞处操作同上)。大椎穴上皮肤消毒后,局部麻醉,用刀片挑破穴上皮肤0.8cm,将钢环填塞于皮下,缝合1针,纱布加压包扎,10天后拆线。

  1.4.2  注意事项  埋线不宜过深,避免损伤神经。大椎穴术毕缝合时勿触及钢环。本手术应先做一侧穴位,2周后再做另一侧穴位。

  1.4.3  中药治疗  本病发生常因七情失调、先天因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他病后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上扰神明;或外伤致颅脑损伤,神明逆乱,导致该病发生,其中尤以痰邪作祟最为常见,辨证分型如下:(1)风痰闭阻: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证。发作时突然跌倒,神志不清而无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有时仅有短暂的神志不清而无抽搐发生,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应涤痰熄风,开窍定痫。方药:石菖蒲12g,胆南星12g,竹沥10g,半夏10g,天麻12g,全蝎5g,僵蚕9g,远志9g,郁金12g。(2)痰火内盛:发作时昏仆抽搐,口吐白沫,平常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咳痰不爽,口苦而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应清泻肝火,豁痰开窍。方药:龙胆草15g,生地12g,栀子12g,当归12g,柴胡12g,半夏12g,胆南星12g,石菖蒲12g,石决明30g,钩藤12g。(3)心肾亏损:抽搐多发作,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乏力,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弱。治应补益肝肾,健脾化痰。方药: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15g,枸杞12g,当归12g,人参10g,石菖蒲12g,远志12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12g。(4)瘀血阻滞:常有头部外伤和头痛病史,发作时昏仆抽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治应活血祛瘀,化痰开窍。方药:当归12g,川芎9g,赤芍12g,生地12g,桃仁9g,红花9g,僵蚕6g,全蝎5g,天麻12g,丹参20g。以上4型均用药10剂以上。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至少2年未再发生抽搐;有效:肢体抽搐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抽搐次数同治疗前。

  2.2  治疗结果  治愈49例,有效8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周身表里、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施术的位置,针灸刺激腧穴,能激发经络之气,达到温通、清凉、补虚、泻实的作用,所以我们用埋线方法治疗癫痫,就是在针灸的原理上长期刺激腧穴,达到豁痰顺气,平肝熄风,通络镇痉,宁神安心的作用。而运用中医辨证并配合中药,消除了癫痫病阴阳的偏性,恢复协调了机体的生理功能,对本病的治疗起到了推波助澜、标本兼治的作用。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271600 山东肥城,肥城市中医院

作者: 滕镇,滕敏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