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和经验。方法8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为治疗组,80例患者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2)h,重度中毒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8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为治疗组,80例患者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6±0.2)h,重度中毒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0±0.3)h,而对照组分别为(2.8±0.7)h、(10.04±2.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98%)。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纳洛酮;乙醇;中毒;治疗效果
   
  急性乙醇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探索一种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很有必要。现将我院于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和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6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为纳洛酮治疗组86例,其中男72例,女14例;年龄15~70岁,平均32岁,饮酒量100~1700ml,平均400ml。B组为对照组80例,其中男65例,女15例;年龄16~68岁,平均30岁,饮酒量:100~1500ml,平均为380ml。A组轻中度中毒34例(39.5%),重度52例(60.5%),B组轻中度中毒32例(40.0%)、重度中毒48例(60.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中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急性乙醇中毒的诊断标准[1]为:(1)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2)呼吸、呕吐物中有乙醇气味;(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昏迷等症状;(4)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根据中毒程度,将其分为:①轻中度中毒:患者有兴奋或共济失调表现;②重度中毒,患者有昏睡或昏迷症状,可伴有呼吸抑制、发绀、血压下降及大小便失禁等。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在催吐、洗胃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以下疗法:A组:轻中度中毒者用纳洛酮0.4~0.8mg加入5%~1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推注;重度中毒者用纳洛酮0.8~1.2mg加入5%~1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推注,30~60min后重复注射0.4~0.8mg,直至神志转清,同时常规补液、Vit C、Vit B6、肌苷等。B组:常规方法治疗,给予补液、能量合剂、胰岛素、Vit C、Vit B6等,伴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者做相应处理。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用药后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神志由昏睡、昏迷逐渐转清;无效:用药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恶化或死亡。

  2  结果

  A组用纳洛酮治疗后均痊愈,治愈率100%,轻中度中毒者用药后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为(0.6±0.2)h,重度中毒者用药后至神志转清时间为(3.0±0.3)h。B组治愈率为98%,死亡2例,其中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轻中度中毒者用药后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为(2.8±0.7)h,重度中毒者用药后至神志转清时间为(10.0±2.2)h,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用纳洛酮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对伴有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患者,用药后呼吸功能改善,血压迅速回升。

  3  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是指短期内饮用过量的乙醇而出现的中枢神经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昏迷状态[1]。通常口服后80%以上由消化道迅速吸收,90%以上于饮酒后90min内进入血液循环,绝大部分在肝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水,同时产生能量,仅小部分经肺和肾脏排出。急性乙醇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而引起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及肝功能障碍,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纳洛酮是阿片肽的特异性拮抗药,其对各型阿片受体均有拮抗作用[2]。另外,其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与其降低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有关。纳洛酮可递转乙醇对肝脏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代谢障碍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防止自由基损伤[3]。该药静脉注射后,1~2min血药浓度即达高峰,持续1~4h,半衰期为1h,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然后由尿排出,该药以前常用于吗啡类镇静药物中毒,目前已用于急性乙醇中毒、脑卒中、一氧化碳中毒等,尤其是在目前对急性乙醇中毒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纳洛酮显示了良好疗效[3]。

  我院对8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为100%,轻中度中毒患者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重度中毒患者神志转清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以,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能迅速减轻中毒症状,促进清醒,降低病死率,且无明显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心中.实用急诊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58-459.

  2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1.

  3  杨卫东.纳洛酮救治急性复方地芬诺酮中毒1例.新医学,2001,32(3):190.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 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

作者: 叶剑珍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