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TS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3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TSA浓度(634。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相比较,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液屈服应力、卡松黏度等均显著增大(P0。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TS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TSA)含量及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的变化。

    方法  采用快速化学比浊法试剂盒进行检测。

    结果  3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TSA浓度(634.51±161.3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98.12±98.19)mg/L(P<0.001);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相比较,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液屈服应力、卡松黏度等均显著增大(P<0.01);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TS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液黏度明显增大。

    [关键词]  糖尿病;唾液酸;血液流变学

     唾液酸(SA)是神经氨酸的乙酰化衍生物。血清SA浓度检测已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一项敏感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发现血清TSA浓度检测是预测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报因子[3],国内外对糖尿病患者血清TSA含量检测的报道越来越多[4~6]。本文检测了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A,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1.1.1  糖尿病组  检测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老年病科住院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19例,女16例,年龄37~72岁,平均57岁。

    1.1.2  健康对照组  检测40例,均为我院工作人员,经全面健康查体,无心脑血管等影响TSA结果的相关疾病。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2岁,平均54岁。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1.2.1  标本收集  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待检。

    1.2.2  检测方法  血清TSA检测采用伊利康化学快速比浊法试剂盒,出专人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在意大利产半自动生化仪上进行检测。血糖检测采用中生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在意大利生产的AUTOLAB-18全自动生化仪上完成检测。

    1.2.3  血液流变学  主要参数检测采用重庆麦迪克MDK-3200KS双通道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分析仪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完成,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  结果

    2.1  检测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SA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  2型糖尿病组血清TSA含量为(634.51±161.30)mg/L;健康对照组为(498.12±98.19)mg/L。两组相比较血清TSA含量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说明糖尿病患者血清TSA含量明显升高。同时进行了血清TSA含量性别之间的比较,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1。表1  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血清TSA含量检测结果注:*P<0.001

    2.2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比较  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液屈服应力、卡松黏度等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大(P<0.01);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高、中切还原黏度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高血糖使患者血中黏多糖升高,在动脉和较小血管中沉积增加,使血液中糖苷转移酶与半乳糖苷转移酶活力增强,而使糖蛋白合成增加,糖化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在毛细血管基膜引起更强的交织作用,使基膜增厚,易引起血管病变[4]。SA是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和糖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血清糖蛋白以及哺乳动物的黏液腺中,它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SA含量升高是由于SA为受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调节过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体内脂肪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中SA分解释放增加,循环血液中SA含量升高,因此受体异常是影响糖尿病患者SA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TSA均值为(614.51±161.3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98.12±98.19)mg/L的结果(P<0.001),其检测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9]。血清TSA检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一项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主要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在高血糖状态下,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糖化,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而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程度与微血管淤血和血管病变相一致[10]。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使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是导致慢性病并发症,尤其是血管性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性病变,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微循环,可有效地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研究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及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示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并发症发生发展规律有积极意义。本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全血黏度(高、中、低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等指标也存在明显改变(P<0.05)。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作为糖尿病诊断、治疗的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显忠,郭爱军.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6):517-519.

    2  安银东,杨聚才,王虹,等.血清总唾液酸和脂结合唾液酸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1):39-40.

    3  陈国瑞,蔡元元,李希圣,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浓度测定及其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4):244-245.

    4  高辉,甘海珠,王瑛,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的观察.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2,3(2):126-127.

    5  Crook MA,Khandhadia S,Lumb P,et al.No difference in serum sialic acid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from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0,47:147-150.

    6  Crook MA,Cartwright K,Lumb P,et al.Serum sialic acid in young Type1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0,47:119-122.

    7  尹正,张玉英,崔连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唾液酸和α1酸性糖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6):555-556.

    8  Crook MA,Tutt P,Pickup J,et al.Elevated serum sial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NIDDM and relationship to blood pressure and retinophathy.Diabetes Care,1994,16:57-59.

    9  李德发,周蓓.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观察.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24(3):190-191.

    10  杜立红.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变化的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5,7(9):935.

      作者单位: 710032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检验科

   (编辑:吴  莹)

作者: 安银东,王秦芳,黄 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