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830例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830例临床研究(pdf)[摘要]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对收治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进行疗效对照。(2)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的疗效比较。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点击显示 收起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830例临床研究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对收治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进行疗效对照。 (2)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的疗效比较。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的时机越早越好。

    [关键词]  中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Clinical study in 830 stroke patients with acupuncture method of inducing resuscitation

    CUI Xinhua, WEI xiue, RONG liangqun,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22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y effect of acupuncture method of inducing resuscitation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830 strok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method of inducing resuscitation group and traditional group at rondom.Th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effect was also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times, one attack and serious attacks patients.

    Results  The acupuncture method of inducing resuscitation group showed obviously better result than traditional group.

    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method of inducing resuscitation was obviously in declining morbility and improving living quality.The therapy effect is best in early time.

    [Key words]  stroke; acupuncture method of inducing resuscitation; therapy

    中风(即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其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何时针刺在脑血管病急性期中的应用一直存有争议,尤其是在脑出血的使用中更是如此[1]。为了探讨这一学术争议,我科于2004年以来,运用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将830例脑血管病发病在2 h~12个月内的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待生命体征平稳)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各时间段中风住院患者830例依据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确诊。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728例,出血性脑血管病102例;急性期、亚急性期(2 h~10天)144例;稳定期(11~20天)370例;恢复期(21~90天)224例;后遗症期(91天~12个月)134例;男592例,女238例;年龄24~85岁;病程最短2 h,最长的12个月。

    1.2  分组  以上病例分为醒脑治疗组、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并按发病病程再行分组。经过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在病种、病灶的大小、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醒脑组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处方:上午针:主穴为内关(双侧)、人中、三阴交(患侧)。副穴为患侧尺泽、极泉、委中。配穴:根据并发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如吞咽障碍配双侧风池、双侧翳风、双侧完骨;眩晕配双侧天柱,言语不清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虚透照海。下午针: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 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的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捉插泻法,以流泪或眼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穴,沿胫骨内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尖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穴,针刺在原穴沿经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侧肘关节,使共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穴,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委中穴,仰卧抬起患肢取穴,医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翳风、完骨均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 min;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量1~2 ml。

    1.3.2  传统组  取穴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针灸治疗学》。 处方:百会、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操作:百会用捻转补法,足三里用捻转提插泻法,肩髃、解溪用捻转补法,余穴均用提插泻法,以得气为度。

    1.3.3  治疗时间  每日针刺2次,持续治疗24次,留针30 min。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全国统一标准(计分法),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减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提高状态方面进行评定:(1)临床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即思维正常,语言清楚,肢体基本恢复,生活自理或恢复部分工作。(2)显效:病残程度Ⅰ~Ⅲ级;即思维正常,语言、上肢或下肢功能有一项恢复不完全,生活尚能自理者。(3)好转:病残程度Ⅳ或Ⅴ级;即病情有所好转,意识、语言及上下肢功能有一定恢复,生活不能自理者。(4)无效:病残程度Ⅵ级;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包括死于合并症和并发症者)。

    2  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总疗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415例患者中,治愈255例、显效92例、好转59例、无效9例,总显效率83.61%。见表1~3。表1  醒脑开窍针刺组与传统组的比较注:经t检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醒脑开窍针刺组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的疗效比较注:经t检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3  醒脑开窍针刺组病程与疗效按中风时间段分成4组比较,经过检验,P<0.05。表3中10天之内(急性期、亚急性期)治愈率与稳定期、恢复期、后遗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稳定期与恢复期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与后遗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治愈率随病程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此疗法说明对中风各阶段均有较好的疗效。

    3  讨论

    3.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1)在病机上认为中风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元神无所附于肢无所用。(2)在立法处方上“窍闭神匿”之病机而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以疏通经络为辅”,将醒神、调神通导经气的整体性的治疗,根据具体症状取相应有效穴的局部性治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在治疗上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生理功能为主。(4)在处方上改变了传统的常规取穴配方原则,选择开窍启闭作用的脑穴及阴经为主,阳经为辅[3]。(5)针刺手法的确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大法,也是针刺手法的基本原则,由于针刺治疗的特殊性,同一选穴方法的进针方向、深度及施术的手法不同,其针刺效应也有差异[4,5]。在针刺的方法、穴位、进针的方向、针刺深度和施术手法等方面做了重大创新,使之操作严格规范,有量学和相应指标,最终达到振奋人体正气、激发人体潜能对抗病邪的目的。

    3.2  用现代医学观点对“醒脑开窍针刺”作用的机制认识

    3.2.1  通过神经传感诱导瘫痪肌肉主动性收缩  在经络的研究中发现针刺对人体各种作用必须在神经参与下完成[6]。也有学者认为经络的传导基础是神经反机制[5]。如内关位于正中神经走行处,委中位于胫神经走行处,三阴交位于隐神经的分支附近;极泉位于臂丛神经处,尺泽位于桡神经主干附近等[7],针刺这些穴位时,可以直接通过这些神经参与下,将针刺信息传至脊髓,再由脊髓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传至瘫痪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即运动终板)产生肌肉收缩反射。神经生理学认为:所谓穴位也可能就是产生针感感觉性装置较密集的部位[6]。那么,这个特点区域则可通过其敏感的感觉器将针刺信息传入脊髓,再传入脑,经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等高级中枢的整合和调节后,再下传至效应器——肌肉或器官等。当中风时,锥体束受损,中枢的上运动神经元不能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再传至肌肉,但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是正常的,针刺信息主要靠脊髓的反射中枢将针刺信息整合后传入瘫痪肌肉,产生主动收缩;此时,针刺可起到两方面作用:(1)通过脊髓的初级运动中枢兴奋瘫痪肌肉防止废用性肌萎缩。(2)通过反复刺激来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

    3.2.2  针刺对脑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  中风早期实施针刺治疗,反复刺激外周感觉,可以不断将针刺信息传入中枢神经,以兴奋脑细胞。石学敏[8]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指出,脑缺血后心肌线粒体肌原纤维、细胞核等发生明显损伤(P<0.01),毛细血管形态改变,“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脏超微结构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要求先刺内关,这样就可及时保护心脏,延长脑缺血耐受时间,使受损心脏的超微结构得以恢复,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泵血功能加强,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

    3.3  临床研究结果  醒脑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从中风病程与疗效显示,且针刺时间越早越好,从表2趋势提示治疗最佳时机应确立在3个月。在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疗效统计显示,首次发病组疗效优于多次发病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次发病患者脑组织已留有不同程度的病灶,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病灶大小、位置等均是影响肢体康复的原因。从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看,缺血性脑血管病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这可能与颅内实质损害程度有关,本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较少,暂不能作肯定回答,需今后进一步探索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作用迅速、能有效地改善言语及肢体功能障碍,轻重度患者治疗4~8周后,基本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治疗12周后可达生活自理的疗效,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7],是其他治疗方法不能代替的。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创立是基于坚实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上的丰富临床经验总结,此技术越来越被科学实验所证实,其临床效果显著、迅速,有效地恢复言语、肢体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率。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可收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学敏.中华康复治疗全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12-19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2-267.

    4  赵清伟,任文波,白秀燕.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2例临床分析.实用全科医学,2004,2(4):302-303.

    5  刘国隆.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20.

    6  张笑平.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合肥:安徽科学出版社,1983,29-45.

    7  河北新医大人体解剖学组.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00.

    8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对实验性脑缺血大白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针灸,1998,(7):405.

     作者单位: 221006 江苏徐州,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崔新华,魏秀娥,荣良群,杨 森,朱本亮,胡玉婷,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