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的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的研究(pdf)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62/105,Jian和Cui综合分析了10218例国内文献报道的UC患者,发现10年该病报道率上升3。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且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由于病因......

点击显示 收起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的研究 (pdf)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UC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粗略计算国内UC患病率为11.62/105,Jian和Cui综合分析了10218例国内文献报道的UC患者,发现10年该病报道率上升3.08倍[1],欧洲年发病率为(79~268)/105,但仍较西方国家发病率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且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而现今临床治疗率较高,而缓解率相对较低、复发率高的现象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故根据我院UC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寻找复发原因,有针对性地综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诊断与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肛肠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全部按照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究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标准[2]。患者均做血生化、血常规、大便常规和血培养,并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排除了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炎、溃疡型肠结核、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缺血性肠病、克罗恩病、直结肠癌、肠息肉等其他肠病。确诊病例127例,患者性别分布,男67例,女60例,年龄14~72岁,平均48岁,病史1个月~10年。患者分别有腹泻、血性黏液便、腹痛、便秘和便秘腹泻交替、里急后重等不同症状,腹泻每天3~20次。临床类型:初发型22例,慢性复发型63例,慢性持续型42例。疾病程度:轻度58例,中度36例,重度33例。病变分布部位:单纯直肠型26例,左半结肠型(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直乙结肠)54例,区域结肠型12例、右半结肠性11例、全结肠性24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问诊,重点调查饮食、精神刺激、情绪、治疗情况、工作压力、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治疗的依从性,并做记录,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饮食因素 如食入生冷、凉、某些粗纤维的蔬菜(韭菜、芹菜)、水果、海产品、牛奶等46例,占患者总数的36.2%。

    2.2 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 如生气、发怒、忧虑、担心、家人不理解、家庭不和睦等导致焦虑/抑郁、失眠者占患者总数的73.2%。

    2.3 治疗及治疗的依从性 没有规律服药,症状缓解后停药或自动减量,效果不好换用中药或偏方,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及损伤肝肾等,本组68例,占患者总数的53.5%。

    2.4 经济困难 普通工人、退休、大部分农村患者普遍收入不高,或没有公费医疗及医疗保险的保证,本组66例,占患者总数的51.9%。

    2.5 药价过高 因药物价格过高,患者难以承受,本组84例,约占患者总数的66.1%。

    2.6 教育程度 中专以上学历61例,占48.0%;高中以下学历66例,占52.0%。

    2.7 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认识不清,不了解如何系统治疗60例,占患者总数的47.2%。

    2.8 其他 自认为有工作压力36例,占28.3%。

    3 讨论

    从统计结果看引起疾病复发的诱因依次为精神刺激及情绪波动、治疗规范和依从性、药价过高、经济负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教育程度、饮食因素、工作压力等。导致疾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和疾病本身的病因、发病机制有关,虽然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普遍认为UC是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细菌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外学者较多的研究认为吸烟、哺乳方式、口服避孕药、饮食习惯、心理因素都与UC的发病有关。细胞凋亡、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也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但仍没有确切的结果。王再见等研究结果认为UC患者与胃、十二指肠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具有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外界刺激情绪反应强烈而难以平复的个性特点,心理社会因素改变了机体的生理免疫或内分泌平衡,加重了UC患者对疾病的不耐受性。心理因素对UC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部分UC缓解期患者中出现较多的腹痛、腹泻症状与个体存在异常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其焦虑抑郁情绪与IBS类似,并指出UC主要与肠道免疫异常有关,精神心理异常作为板机点,触发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体系,使免疫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的异常分泌,其中肠道肥大细胞、嗜铬细胞等及其分泌的介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被认为是重要的一环,从而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或反复发作[3]。本文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由于疾病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药物价格昂贵,经济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等,导致内省、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易怒,对各种反应强烈激动后又难以控制的个性特点,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而多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充分,用药杂、多、乱,用药时间短,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认为服药时间长对肝肾有损害,有的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多而换用中药治疗,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能够按照医嘱规律治疗,症状缓解后在没有复查肠镜的情况下自认为痊愈终止治疗,或症状缓解后药物减量速度过快等,有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很少超过6个月,导致治疗的依从性大打折扣;这其中也有医生的责任,因为没有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尽到告知义务,亚太地区炎性肠病的处理原则明确指出:无论病变的严重程度,在诱导期后开始维持治疗,应该告知患者需药物治疗3~5年[4]。因此所有患者均未达到规范治疗的标准,复发也就在所难免了。有学者通过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的知晓度,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取得医患合作,实现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对疾病的预防和转归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激发了患者参与和配合治疗的积极性。通过医务人员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态度,使之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有关知识并付诸行动,并减少了疾病的复发[5]。说明规范治疗和治疗依从性、健康指导、促进的重要性。

    饮食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肉类食品、蛋奶制品的摄入增加,使UC的患病率增高,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论认为大量的肉类或酒精饮料的摄入,与UC患者复发风险增加有关。而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发现肉类与本病复发的直接关系,而且重症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而又无能力输注人血白蛋白,鼓励高蛋白饮食时,并未使症状加重;在禁食所有海类产品、奶制品的情况下,当患者食用某一种瓜果、生冷、蔬菜及油腻食物可诱发或使症状加重,因此认为饮食因素也是UC复发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低、药物价格昂贵限制了一些低收入人群的治疗,因此临床上形成了两高一低的现象即治疗率高、复发率高、维持缓解率低。

    总之,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复发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治疗及治疗的依从性、经济因素、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一些未知因素等造成疾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无论是活动期的患者还是缓解期的患者单一治疗是不现实的,必须对患者综合分析判断,对一些诱发因素加以干预,而且药物剂量、疗程必须达标,才能减少复发,达到长期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玉芳,欧阳钦.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

    2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1993年6月太原,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3 王再见,欧阳钦,陈怀恭,等.4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肠易激样综合征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5,22(3):810-811.

    4 张莉.亚太地区炎性肠病的处理原则.医学论坛板,2004,11(25):936.

    5 韩莉,倪莹,李晓荣,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知识行为的效果评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45.

   作者单位: 100032 北京,北京市肛肠病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田书永,高 颍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