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静脉输液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静脉输液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pdf)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作用,且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而上田法为日本是田正博士于1988年创立,用于治疗小儿脑瘫等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上田法对痉挛性瘫痪、对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小儿脑瘫等......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输液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 (pdf)  

     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作用,且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而上田法为日本是田正博士于1988年创立,用于治疗小儿脑瘫等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上田法对痉挛性瘫痪、对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小儿脑瘫等中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痉挛型小儿脑瘫有显著效果。本文就两种方法-药物与手法治疗,进行有效应用结合,笔者临床实践体会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2岁,因“抬头差,不会翻身,坐、爬、站及走,语言吐字不清,流涎”入院。查体:原始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残存。肌紧张亢直,运动障碍为主征,被动活动关节时有抵抗,且关节可动域缩小。左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握拳,拇指内收。右侧,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膝屈曲、足跖屈形成尖足。当腋下提患儿时,两下肢屈曲腹下。立位时呈头背屈,下颌突出,呈桶状胸,胸椎前凸,脊柱侧弯明显。头围49 cm,追视,听力可,内收肌角50°,腘角70°,是背屈角110°,Babisk征(+),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以静脉输液山莨菪碱与上田疗法为主的21天三期治疗(初期、中期、末期)。四肢肌张力明显改善,异常姿势明显减少。

    2 方法

    2.1 静脉输液 病例给予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5 mg溶于5%GS 50 ml中,以8~12滴/min缓慢滴注,5 min后患儿出现颜面潮红,以下颌部最为明显,口干,时而烦躁,发热,体温在36.8 ℃~37 ℃,四肢肌张力略有缓解,输液结束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

    2.2 康复训练-上田疗法

    2.2.1 上肢法(Upper ertremities,UE法) 由一个阶段组成。(1)屈曲相保持3 min。(2)屈曲相和伸展相的交换运动15~20回。(3)再保持屈曲相的肢位3 min[2]。操作方法:①训练师屈曲患儿手指,形成拇指在内握拳样后紧握,肘屈曲,腕关节内旋尽可能掌屈,肘部按在侧胸部再保持3 min,3 min后,使患儿手指张开,上肢伸展,肘伸展,上臂外旋,腕关节背屈,肩关节外旋,外展90°,然后再使患儿手指屈曲形成紧紧的拳头,腕部掌屈,前臂内旋,肘关节屈曲压在侧胸部,如此反复交替15次[3]。

    2.2.2 下肢法(Lower ertemities,LE法) 由三个阶段组成:(1)伸展相的肢位,保持3 min。(2)伸展相和屈曲相交互运动15~20回。(3)再保持伸展相肢位3 min[2]。操作方法:①首先使患儿足趾跖屈,踝关节最大程度的跖屈,把足跟向膝关节方向按压,使髋关节、膝关节尽量伸展,此姿势保持3 min。②训练师使患儿踝关节背屈,然后再跖屈,如此反复交替15次,注意踝关节背屈,然后再跖屈,如此反复交替15次,注意踝关节背屈时与髋关节的屈曲同时进行,以不破坏足弓为原则,足趾充分背翻。③患儿踝关节跖屈,保持3 min[3]。

    2.2.3 肩、骨盆法(Shoulderpeivis,SP法) 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一位训练师在患儿头部上方,用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肩部,然后一手抬高一侧肩部,并向对侧旋转,然后另一名训练师在患儿下方,双手固定患儿骨盆部,向与肩部旋转相反方向回旋骨盆,当患儿的胸椎、腰椎充分回旋后,保持3 min[3]。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一般以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者易患本型脑性瘫痪,此型约占脑性瘫痪患儿的60%~70%。表现为锥体束障碍的体征[1]。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原山莨菪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其化学名称为:(±)-6β-羟基-12H.52H-托烷-3α-醇托酸酯的盐酸盐。结构式:

    (1)具有外周抗M胆碱作用。(2)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平滑肌痉挛。(3)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4)静脉注射后1~2 min起效,很快自肾排出,T1/2约40 min。(5)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

    上田疗法对痉挛型小儿脑瘫可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抑制异常姿势,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对恢复运动功能有良好的作用。目前,上田法在日本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脑瘫等中枢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取得满意效果[3]。

    上述方法分期进行综合治疗7天为一期;治疗效果:初期:患儿肌张力有所下降,非对称性姿势有所抑制;中期:被动活动时,抵抗力减弱,屈曲相开始向正常伸展,头背屈有所控制;末期:患儿肌张力有所下降,非对称性姿势改善明显。当腋下提患儿,屈曲于腹下的双腿开始伸展,可达正常范围;头后仰被抑制,颈部肌痉挛的所缓解,颈部达正中位;俯卧时,抬头时间相对延长;肩关节自动和被动活动可动域扩大;脊柱侧弯逐渐被恢复对称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美俊,李善美,郑辉明,等.小儿痉挛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现代康复,2001,5(1):110-111.

    2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262.

    3 卢庆春.脑性瘫痪现代诊断与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49-352.

    作者单位: 030012 山西太原,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医院康复理疗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张瑞斌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