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汉族健康人群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人格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关键词】  中药栀子

    中药栀子胜奇散为主治疗角膜基质炎47例 (pdf)

    角膜基质炎是发生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角膜基质深层,角膜上皮及基质浅层一般不受影响,不会形成溃疡,故又称非溃疡性角膜炎,病程长而易于复发。中医称“混睛障”,主要表现为羞明,眼睑难睁,白睛混赤,黑睛深层自中央或周边开始呈圆盘状混浊,逐渐漫掩整个黑睛,致黑睛晦暗无华如毛玻璃,病程长或反复发者可有赤脉自黑睛边际漫入中心,障碍视力,还可发生瞳神紧小或干缺。

    西医认为该病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有关,梅毒螺旋体、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抗梅毒、结核、麻风治疗,及局部消炎、散瞳,皮质类固醇点眼。但笔者临床所遇角膜基质炎患者均无上述病因,且单用皮质类固醇点眼治疗该病效果欠佳,而且用药时间长又易复发,还可能致激素性青光眼。笔者以中药栀子胜奇散分期治疗该病47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门诊2003年1月~2006年8月角膜基质炎患者47例,均单眼患病,年龄22~78岁,其中男26例,女21例,病程3天~6个月,视力<0.1者19例,0.1~0.3者22例,>0.3者6例,全部病例均曾使用过如氯霉素、利福平、诺氟沙星、病毒唑、阿昔洛韦、可的松等眼液。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予科恒眼液(山东正大福瑞达产,含硫酸新霉素和地塞米松)点眼1周,之后逐渐减量,并视情况给予托吡卡胺点眼活动瞳孔。中药治疗:初期,全部病人均服用栀子胜奇散:白蒺藜15 g,蝉蜕15 g,谷精草15 g,甘草10 g,木贼15 g,黄芩15 g,草决明25 g,菊花15 g,山栀子15 g,川芎15 g,荆芥穗15 g,羌活15 g,密蒙花15 g,蔓荆子15 g,每日1剂,服5~10剂,中病即止。后期,邪退正复,眼部仅轻微红赤、羞明、黑睛轻微晦暗混浊,肝经风热、肝胆热毒症基本消退,给予消翳汤加减:木贼15 g,密蒙花15 g,蔓荆子15 g,归尾15 g,生地15 g,枳壳15 g,川芎15 g,荆芥穗15 g,甘草10 g,柴胡15 g,防风15 g,结合全身情况酌加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之品,每日1剂,服7~14剂。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角膜炎症状消退,角膜混浊吸收或大部分吸收、遗留云翳,视力提高或恢复正常;好转:角膜炎症状减轻,或角膜混浊缩小,视力提高;无效:角膜炎症状及角膜混浊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用药3~7天开始好转,7~14天全部治愈,除3例患者因角膜云翳在中央视力<0.3,其余视力均>0.3。随访1年,复发4例,经前述方法处理仍治愈。

    3  讨论

    角膜基质炎中医称混睛障,为黑睛疾病。黑睛为风轮,在脏属肝,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风轮疾病常责之于肝和胆。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明目退翳应贯穿始终[1]。故笔者在本病辨证时认为多与肝经风热、肝胆湿热有关,在初期处方用药时也多用清肝、平肝药,并在初期、后期一直用退翳明目药。角膜基质炎初期患者多都有抱轮红赤、畏光刺痛流泪、黑睛混浊等肝经风热或肝胆湿热象,初期给予栀子胜奇散内服,方中白蒺藜、蝉蜕、谷精草、草决明、菊花、密蒙花、蔓荆子、木贼祛肝经风热、退翳膜、荆芥、川芎、羌活、防风祛风散邪、泄雍滞,栀子、黄芩、甘草清热泻火,泻肝胆湿热,联合给予西药科恒眼液点眼,通过内外治结合,标本兼顾,达到治疗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分期治疗:初期,给予栀子胜奇散疏风清热,清肝胆湿热,退翳明目;后期,邪气已退,以消翳汤加减,退翳明目为主,防止过用寒凉,损伤脾胃,使气血凝滞,翳不易退,并于治愈后仍坚持多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彻底退翳。

    [参考文献]

    1  谢学军.中西医临床眼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37.

    作者单位: 615000 四川凉山,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作者: 任燕,杨 红,崔晓红,牛 亮,徐 勇,王艳琼,彭菊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